张雪峰复播连线唐尚珺,劝他考研不如教他做网红
所有人都在讨论张雪峰"劝"唐尚珺考研的建议,但他们真的听懂了吗? 这场看似平常的连麦背后,其实藏着当下教育最残酷也最现实的一个:流量,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价值体系。
别急着反驳。我们先看看数据。
唐尚珺目前拥有上百万粉丝,通过视频创作和商业合作已经获得了可观收入。 而华南师范大学一个普通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35岁时能拿到什么样的起薪?说实话,可能还没有他现在一个月的广告费高。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我们不妨想一想:当一个人已经通过自己的"失败经历"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商业价值时,传统的学历路径还意味着什么?
张雪峰的真正智慧在于,他看穿了教育的本质----不是文凭,而是价值创造能力。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还要建议唐尚珺考研呢?
答案很简单。张雪峰看中的不是学历本身,而是唐尚珺身上那股"天然的流量价值"。 他直言不讳地说:如果自己是私立大学校长,肯定会招这样的学生。为什么?因为唐尚珺一入学,学校就自带话题和关注度。
我想起前段时间咨询我的一个家长,她的孩子成绩平平,但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几万粉丝。她焦虑地问我:"老师,孩子这样不务正业,将来怎么办?"
我告诉她:你的焦虑来源于对新时代价值体系的不理解。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够持续产出内容、聚集粉丝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但这里有个关键的误区需要澄清。很多人以为张雪峰是在"劝他做网红",其实恰恰相反。他是在教唐尚珺如何将既有的流量优势与传统教育路径结合,实现价值最大化。
这种结合有多重要?我们来看一个现实案例。
我认识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去年他们招了一个有特殊经历的研究生当老师。这个人一来,学校的招生宣传效果立竿见影,家长们都觉得这所学校"有故事、有温度"。一年下来,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效果不错,还成了学校最好的"活招牌"。
这就是流量在教育领域的真实价值。
但我们也要看到硬币的另一面。唐尚珺即将40岁毕业,这个年龄在传统就业市场确实面临挑战。 公立学校有年龄,大企业也倾向于招聘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流量身份反而成了破局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追求稳定,但现实告诉我们,独特性往往比标准化更有价值。
说到这里,我想给所有家长一个提醒:不要再用20年前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发展路径了。
那个只要有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市场需要的是能够创造独特价值的人。唐尚珺的16次高考经历,在传统观念里是"失败",但在新的价值体系里,这恰恰是他最珍贵的资产。
张雪峰的建议本质上是在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得文凭,而是获得在社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场连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第一,重新定义成功。不要再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流量时代有流量时代的游戏规则。
第二,学会整合资源。有了流量不等于要放弃学历,有了学历也不意味着要忽视个人品牌。聪明的人懂得让两者相互赋能。
第三,拥抱不确定性。唐尚珺的路径无法复制,但他的思维方式值得学习: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在困境中创造价值。
教育的未来,属于那些能够将传统智慧与新时代机遇完美结合的人。你准备好了吗?
 
             化拓教育网
化拓教育网 2025-08-27
2025-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