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就是,想一想都是问题,做一做都是答案

2025-02-12 来源:化拓教育网

原创:赖赖1号 来源:赖赖老师

01

我常常收到家长们的私信,字里行间满是焦虑: “孩子数学成绩下滑,我每天念叨让他多做题,可他就是不听,怎么办?”

“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报了辅导班也没用,愁死我了!” 还有老师们的无奈倾诉: “课堂上讲了好几遍的知识点,学生一做题还是错,到底该怎么教?” 这些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 大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也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 心里有无数的想法,可问题却依旧摆在那里,得不到解决。 其实,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 —— 想与做。 很多时候,教育中的 “想”,往往带来的是一连串的问题,而真正去 “做”,才能找到答案。

02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

教育本应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可我们却时常陷入迷茫。 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在未来几十年的职场和生活中立足? 是一味地强化知识记忆,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还是着重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 “软技能”? 一方面,家长们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学校,未来的路会很艰难。 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只会 “死读书”,成为适应不了社会变化的 “书呆子”。 学校也同样纠结,课程设置如何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怎样创新,才能跟紧时代步伐,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03

想一想,都是问题。

答案呢? 其实就在做一做的行动之中。 做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有了答案。 你也许或说,做起来,发现问题更多。 但你可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就是父母和教师的一种教育方式,不就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吗? 所以,不管父母、教师,还是孩子,去行动起来,问题就有更大的几率被解决。

04

教育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克服内心的犹豫与恐惧,果敢地迈出第一步。

许多老师想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但又担心课堂秩序失控,学生讨论偏离主题,影响教学进度。 这种担忧让他们在传统教学的 “舒适区” 徘徊不前。 其实,不妨像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先勇敢地去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就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起初可能会遇到学生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等情况,但随着不断引导、调整,逐渐制定规则,如明确小组角色、设定讨论时间,慢慢地,课堂会活跃起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家长们也是如此,想让孩子学会独立,却总是忍不住事事包办,害怕孩子犯错、吃苦。 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整理书包、安排学习计划,即使一开始会状况百出,但孩子会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成长,学会担当。

05

教育领域瞬息万变,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者唯有持续学习,才能跟紧时代步伐。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研讨会,阅读前沿的教育书籍、期刊,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技术。 例如,当下人工智能辅助教学逐渐兴起,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利用智能教学软件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实现效率提升。 同时,跨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教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科领域,要广泛涉猎,像科学课老师学习一些工程学、编程知识,融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家长们同样需要学习,比如关注教育资讯,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掌握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共同进步。

06

教育,是一场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旅程。

在这个旅程中,“想” 让我们看到了诸多问题,犹如置身迷雾,迷茫而焦虑。 但 “做” 却如同一束束强光,穿透迷雾,为我们指引方向,带来答案。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肩负着孩子成长的重任,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考教育难题的层面,更要付诸行动。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而我们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教育带来的幸福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