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笔,绘锦绣华章
当诗意与家国情怀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青岛第五十九中学的学子们用他们的巧思与才华,交上了一份深情而独特的答卷。
篇章一:
三行诗里,藏着我们对祖国的深情
“三行诗”,虽形式短小,却意蕴无穷。它要求同学们以当代中学生的独特视角,捕捉时代的脉搏,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一张张精心制作的小卡片,是孩子们献给祖国母亲最纯真的礼物。
部分优秀作品摘录:
篇章二:
诗配画中,邂逅穿越千年的浪漫
学生从本学期所学的古诗中选取一首,深入理解其意境与情感,再用手中的画笔,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当“诗情”与“画意”相遇,语文与美术学科完美融合,知识的吸收便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成了一场美的创造与体验。
精彩创作瞬间:
在一张张A4纸上,同学们不仅复习了古诗,更完成了一次与古代先贤的跨时空对话,让传统文化在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次国庆语文实践作业,是我校在“双减”背景下,探索学科育人方式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打破了传统书面作业的框架,将语言建构、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趣味盎然的创作过程中。
我们看到,学习真正地“活”了起来。它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孩子笔下的色彩和心中的渴望。这样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将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心。
提升网络素养,争做时代新人
在这个秋高气爽、家国同庆的假期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组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实践作业:撰写《中学生网络素养养成指南》。我们生活在一个与网络密不可分的时代。互联网是开阔眼界的“万花筒”,是获取知识的“快车道”,也是交流思想的“新广场”。然而,它同时也潜藏着信息泛滥、网络沉迷、隐私泄露乃至网络暴力的暗礁。如何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中安全、理性、有价值地航行,是摆在每一位青少年面前的时代课题。因此,这次实践作业,是一次宝贵的契机,让学生不仅学会“用好”网络,更学会用理性驾驭信息,用智慧明辨是非,用善良温暖他人,用责任守护空间。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同学们的精彩成果。
每一份提交的《中学生网络素养养成指南》,都是同学们对自身数字足迹的一次认真审视,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无论形式如何,其中闪烁的思考火花和实践精神,都值得我们最为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原住民”,是网络世界的未来,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数字青春立一份指南,为清朗的网络空间发一份光热。
触摸城市脉搏,寻找青岛近代历史遗迹,
感悟历史回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近代史的兴趣和热情,这个国庆假期,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八年级历史集备组的实践作业是寻找青岛的近代史遗迹。八年级的学生们选择用一场近代史遗迹寻访实践,为假期赋予了沉静而深刻的底色。
他们穿行于关的静谧街道,在万国建筑的斑驳光影里,感受历史的复杂交织;他们站立在青岛山炮台的厚重掩体下,于无声处倾听往昔的惊涛,深切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楚与“强国有我”的担当;在“五月的风”火红的雕塑下,他们感受着“五四运动”喷薄而出的爱国激情与民族觉醒;他们在青岛党史纪念馆里,完成了从屈辱到奋起的精神巡礼,触摸到那股引领城市走向新生的坚定力量……
“建筑不会说话,但历史却在回响,走过这些地方,学生们才真正将书本上的名词,变成了心中翻涌的情感。这不仅是寻找过去的印记,更是在厘清青年一代的来路与责任。”
从历史的见证者,到未来的开创者。这次近代史遗迹寻访,是一次行走的课堂,更是一次青春的洗礼。学生们在城市的肌理中,读懂了屈辱与辉煌,并将这份感悟,化作了前行路上最坚实的精神坐标。
化拓教育网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