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常的造句

五常的造句

来源:化拓教育网


五常的造句是:我们坚决反对三纲五常。

五常的拼音是:wǔ cháng。注音是:ㄨˇㄔㄤˊ。结构是:五(独体结构)常(上下结构)。

五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五常详细内容】

1.古代五种道德修养。(1)指仁、义、礼、智、信。(2)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二、网络解释

五常(汉语词语)◎五常wǔcháng

三、综合释义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书·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孔颖达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郑玄注:“五常,五行也。”《云笈七籤》卷三五:“夫禀五常之气,有静有燥。”谓仁、义、礼、智、信。汉董仲舒《贤良策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飭也。”唐柳宗元《时令论下》:“圣人之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谓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水浒传》第一一○回:“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即五伦。明陶宗仪《辍耕录·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絶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指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都有‘常’字,故称。《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唐黄滔《祭司勋孙郎中》:“刘家则三嘏扬芳,马氏则五常擅美。”

四、辞典简编版

古代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造句】五常是中国道德规范的基础。

五、关于五常的词语

三纲五常  变幻无常  蹈常袭故  进退有常  拘俗守常  安常处顺  

六、关于五常的诗词

<<《送演侄·五常百行异其名》>>  <<《哭尚颖·操业五常备》>>  <<《坚固堂·五常这有信》>>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五常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