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的造句是:大家晓得他与中丞有旧,莫不另眼相看。
中丞的拼音是:zhōng chéng。注音是:ㄓㄨㄥㄔㄥˊ。结构是:中(独体结构)丞(上下结构)。
中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中丞详细内容】
中丞zhōngchéng。(1)官名。即“大中丞”,见该条。
二、引证解释
⒈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东汉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明清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清梁章鉅《称谓录·巡抚》:“明正统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邹来学廵抚顺天、永平二府……今廵抚之称中丞,盖沿于此。”清钱大昕《内阁侍读严道甫传》:“毕中丞沅廵抚陕西,招至官斋,为文字交。”⒉指宫官,内官。引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原注:“中丞,即宫人之官也。”
三、网络解释
中丞中丞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四、国语辞典
职官名。汉代御史大夫的属官,掌兰台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东汉以降,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的长官。明初设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巡抚也称为「中丞」。
五、关于中丞的成语
中规中矩 中看不中吃 强中自有强中手 强中更有强中手 肉中刺
六、关于中丞的诗词
<<《奉送杜侍御还京(一作杜中丞,一作林中丞)》>>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陪太原郑行军中丞登汾上阁。中丞诗曰:汾楼》>> <<《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兼中丞分命充京西京北覆粮使》>> <<《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中丞分命》>> <<《和王中丞中和日》>>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