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无处藏身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我们干警早已设下天罗地网,罪犯是无路可逃,无处藏身的。
2、你的骄傲令我无处藏身,总要给我留一点自尊。
3、要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查办大案要案,又要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让无处藏身。
4、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
5、亚洲的企业纷纷投资衍生产品,可这却导致其在美元和日圆急风暴雨般的涨势中无处藏身或者可以说,他们已深陷于大宗商品及其相关货币崩跌的陷阱之中。
6、这个现象表明,反四风仍需常抓不懈,要让花样翻新的送礼无处藏身。
7、只有将绝大多数的群众发动起来参与环保治理,污染企业才会像过街老鼠一样,无处藏身。
8、总的说来,海军航空兵的雷达剥夺了敌人利用黑暗发起进攻的古老优势,在任何光照条件和不良气象条件下都让型潜艇和日本军舰的进攻无处藏身。
9、黄毅说,要依法加大对瞒报事故的处理,加快建立举报监督机制,同时希望媒体加强监督,让瞒报事故的行为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
10、提前预防让乳腺增生无处藏身。
11、作为曾经的最高统帅,他完全可以选择功成名就解甲归田。而出任总统会让他无处藏身,前所未有地暴露在公众的谴责之下。
12、昆明警方统一清查让“四黑四害”无处藏身。
13、中国新杀器竟让美航母无处藏身。
14、要加大监督力度,让破坏首都生态环境的行为亮相曝光,无处藏身。
15、掩身法需有隙可趁方能掩身,所以我专门找了一百人将所有房间填满,让你无处藏身,所以你这才露了真形。
16、不过得先礼后兵,先推行怀柔不得要领之后,就可以用这句话,让对方的狡辩无处藏身。
17、要强化监督检查,发挥纪检、巡视、审计等部门职能作用,坚持明查暗访、问题通报、引导等多手并用,织密监督之网,让违纪的“隐身人”无处藏身。
18、露一露笑脸,让烦恼无处藏身,露一露幸福,让忧愁远走他乡,露一露快乐,让郁闷自惭形秽,露一露真诚,让祝福传遍千里,白露节,愿你展露笑颜,开心无限!
19、看来大宋的百姓很具国防安全意识,真个是全民皆兵、达到了让敌人无处藏身的境界。
20、然而,真理绝对不死,公道总在人心!善,因为善者的坚守而无处不在;恶,因为恶者的放弃而无处藏身。
21、全景地图让“僵木蠕”无处藏身。
22、另外,引人注意的是,此次房屋征收还将各家的房屋征收价格、装潢补偿、回迁安置等也进行公示,让营私作弊等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23、大暑到来气温高,烈日炎炎似火烧。热浪滚滚阵阵袭,无处藏身真苦恼。我送你降温饮料,但愿清凉把你绕。喝杯绿茶清火热,鸭梨苦瓜榨汁喝。健健康康一夏天,清凉围绕不觉热!
24、记忆中的阳光总是明亮耀眼,使人影无处藏身,哪怕是最屈辱最悲伤的日子,湛蓝如洗的天空也不带一丝云彩。那是属于年少的无忧无虑的时光,但年少时所受的创伤不会消失于无形,它们终将化作尘埃,沉淀在人一生的长路上。
25、县常备旅的两个团在这里前堵后追,打得鬼子和伪军无处藏身。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