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蔡的造句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下蔡的拼音是:xià cài。注音是:ㄒ一ㄚˋㄘㄞˋ。结构是:下(独体结构)蔡(上下结构)。
下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下蔡详细内容】
⒈古邑名。故城在今安徽凤台县。引《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吕延济注:“阳城、下蔡楚之二郡名,盖贵人所居,中多美人。”后因以“下蔡”指贵族萃集之地或美人众多之所。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二:“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南朝梁武帝《戏作》诗:“妖闲逾下蔡,神妙絶高堂。”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遍览下蔡之女,具悦淇上之姝。”
二、网络解释
下蔡今安徽凤台县。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下蔡古代为州来国,淮夷领地,春秋时为楚国侵占,又被吴国夺去。
三、综合释义
古邑名。故城在今安徽凤台县。《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吕延济注:“阳城、下蔡楚之二郡名,盖贵人所居,中多美人。”后因以“下蔡”指贵族萃集之地或美人众多之所。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二:“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南朝梁武帝《戏作》诗:“妖闲逾下蔡,神妙絶高堂。”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遍览下蔡之女,具悦淇上之姝。”下蔡[旧县名。春秋楚州来邑,蔡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汉置县,南朝宋废,故城在今安徽省寿县北,北魏移置为南兖州下蔡郡治,唐属颍州,五代周以后为寿州治,明省入寿州,故城在今安徽省凤台县北,今为下蔡镇。《左传·哀公二年》:「蔡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迷下蔡。」;《汉书·地理志上》:「沛俊。县三十七。下蔡。」@@@@@郡名。(@@@@@)北魏置。故城在今安徽省颍上县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凤阳府·寿州》:「下蔡城,州北三十里,古州来也。云云。建武二年,魏置下蔡郡。」(@@@@@)北魏置。安徽省颍上县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凤阳府·頴州》:「颍上县,州东南百二十里。云云。东魏置下蔡郡。」#####]旧县名。春秋楚州来邑,蔡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汉置县,南朝宋废,故城在今安徽省寿县北,北魏移置为南兖州下蔡郡治,唐属颍州,五代周以后为寿州治,明省入寿州,故城在今安徽省凤台县北,今为下蔡镇。《左传·哀公二年》:「蔡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迷下蔡。」;《汉书·地理志上》:「沛俊。县三十七。下蔡。」@@@@@郡名。(@@@@@)北魏置。故城在今安徽省颍上县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凤阳府·寿州》:「下蔡城,州北三十里,古州来也。云云。建武二年,魏置下蔡郡。」(@@@@@)北魏置。安徽省颍上县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凤阳府·頴州》:「颍上县,州东南百二十里。云云。东魏置下蔡郡。」
四、其他解释
1.旧县名。春秋楚州来邑,蔡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汉置县,南朝宋废,故城在今安徽省寿县北,北魏移置为南兖州下蔡郡治,唐属颍州,五代周以后为寿州治,明省入寿州,故城在今安徽省凤台县北,今为下蔡镇。《左传·哀公二年》:「蔡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迷下蔡。」;《汉书·地理志上》:「沛俊。县三十七。下蔡。」
五、关于下蔡的成语
六、关于下蔡的诗词
<<《下蔡春暮旅怀》>> <<《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 <<《登下蔡县楼》>> <<《下蔡春偶作》>> <<《花靥镇·下蔡嬉游地》>> <<《将及下蔡寄仲求》>>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