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的造句是:他正望着波澜壮阔的大海。
波澜的拼音是:bō lán。注音是:ㄅㄛㄌㄢˊ。词性是:名词。结构是:波(左右结构)澜(左右结构)。
波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波澜详细内容】
⒈亦作“波滥”。⒉波涛。引汉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明徐复祚《投梭记·交战》:“看山形险赚,尖削如簪,营带长江,滔天波滥。”冰心《姑姑·三年》:“凝眸时如同不起波澜的黑海,流动处如同空中飞走的黑星。”⒊波浪翻腾。引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五代齐己《题鹤鸣泉八韵》:“瀟湘在何处,终日自波澜。”宋曾巩《访石仙岩杜法师》诗:“石巖天开立精庐,四山波澜势争趋。”⒋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引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宋王安石《赠彭器资》诗:“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马南邨《燕山夜话·文天祥论学》:“尽管韩愈在文章中间掀起了几个波澜,反复论证,而实际上都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基本论点。”⒌比喻起伏变化的思潮。引唐孟郊《列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此所谓波澜不生,心如枯井者乎。”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我实在也有点耽心,万一他们都死了,我这已经平定了八年的心境,恐怕又要卷起波澜来了。”巴金《沉默集(二)·丹东的悲哀》:“丹东的面容还是十分安静,人看不出他心里究竟是否起了波澜。”⒍比喻世事的起伏变化。引清宋儒醇《翌日湖中风雪转甚》诗:“乾坤多畏途,何处无波澜?”清洪昇《长生殿·合围》:“天降摧残,地起波澜。”
二、网友释义
【基本解释】1.波涛。2.比喻事情的起伏变化。
三、汉语大词典
亦作“波滥”。(1).波涛。汉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明徐复祚《投梭记·交战》:“看山形险赚,尖削如簪,营带长江,滔天波滥。”冰心《姑姑·三年》:“凝眸时如同不起波澜的黑海,流动处如同空中飞走的黑星。”(2).波浪翻腾。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五代齐己《题鹤鸣泉八韵》:“潇湘在何处,终日自波澜。”宋曾巩《访石仙岩杜法师》诗:“石岩天开立精庐,四山波澜势争趋。”(3).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宋王安石《赠彭器资》诗:“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马南村《燕山夜话·文天祥论学》:“尽管韩愈在文章中间掀起了几个波澜,反复论证,而实际上都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基本论点。”(4).比喻起伏变化的思潮。唐孟郊《列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此所谓波澜不生,心如枯井者乎。”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我实在也有点耽心,万一他们都死了,我这已经平定了八年的心境,恐怕又要卷起波澜来了。”巴金《沉默集(二)·丹东的悲哀》:“丹东的面容还是十分安静,人看不出他心里究竟是否起了波澜。”(5).比喻世事的起伏变化。清宋儒醇《翌日湖中风雪转甚》诗:“乾坤多畏途,何处无波澜?”清洪升《长生殿·合围》:“天降摧残,地起波澜。”
四、国语辞典
波浪、波涛。波澜[bōlán]⒈波浪、波涛。引《文选·刘桢·杂诗》:「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近波涛波浪⒉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变化。引《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三:「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⒊比喻文章气势壮阔。引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唐·方干〈越中逢孙百篇〉诗:「上才乘酒到山阴,日日成篇字字金;镜水周回千万顷,波澜倒泻入君心。」
五、关于波澜的诗词
<<《杨参政挽章·学海波澜濶》>> <<《已亥杂诗·文章合有老波澜》>> <<《游山中·世途平处起波澜》>> <<《登涵晖亭·常时洲岛隔波澜》>> <<《汲泉·非关古井不波澜》>> <<《木兰花令·文章谁敌波澜阔》>>
六、关于波澜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