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的辞典修订版是:犯了过错却安然不以为羞耻。《明史.卷二二零.曾同亨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耻」。
恬不知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恬不知耻详细内容】
恬不知耻tiánbùzhīchǐ。(1)泰然处之,不以为耻。恬不知耻[tiánbùzhīchǐ]⒈泰然处之,不以为耻。英donotfeelashamedatall;pastallsenseofshame;shameless;
二、国语辞典
犯了过错却安然不以为羞耻。《明史.卷二二○.曾同亨传》:「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耻」。恬不知耻[tiánbùzhīchǐ]⒈犯了过错却安然不以为羞耻。也作「恬然不耻」。引《明史·卷二二〇·曾同亨传》:「此中多暗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近厚颜无耻成语解释恬不知耻
三、成语词典版
01.宋.钱时《两汉笔记.卷一二.献帝》:「谏不行,言不听,膏泽不下于民,而但缄嘿固位,恬不知耻,又可谓贤乎?」02.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二.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徼幸,戕人而灭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03.《元史.卷三四.文宗本纪三》:「中书平章朵儿(失)〔只〕,职任台衡,不思报效,铨选之际,紊乱纲纪,贪污着闻,恬不知耻,黜罢为宜。」04.《明史.卷二二零.曾同亨列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四、典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为神宗时宰相,主持变法(列宁曾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谈,但头脑异常清醒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他作的赋深得欧阳修、王安石、韩琦等名士的赏识。公度布衣出身,朝中无亲朋可依靠,于是专以顺附谄媚王安石为务,经常不分昼夜向王安石请安,即使在厕中相遇,也莫不诚惶诚恐。一次他尾随王安石之后,手执其衣带尾,王安石回顾疑惑不解,公度却笑着说:“相公,您的衣带有点污垢,我已小心地用袍袖擦干净了。”见者无不耻笑,而他自己却不以为耻。
五、关于恬不知耻的成语
恬不知耻 不知恬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恬不知羞 恬不知怪 恬不知愧
六、关于恬不知耻的法语
sans vergogne éhonté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