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去世时间:2004年2月5日。所处时代:宋代。出生地:四川荣昌县(今属重庆)。主要作品:《临江仙》《浣溪沙》《浣溪沙》《摊破浣溪沙/山花子》《醉中歌》等。主要成就:学生时代是四川领袖参与筹办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务长、副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史研究的开拓者。
关于李新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李新的诗词 点此查看李新的详细内容
《送牡丹与赵元思》、《浣溪沙》、《浣溪沙》、《过贾浪仙崔秀才故祠》、《送刘祠部》、《送刘金部三首》、《感俗》、《送权守解印趋阙》、《送刘汉特兼简邵子文》、《古兴》、《送吕兴元》、《别莫倩赴茂林》、《送李能》、《送吕兴元》、《送吕兴元》、《隔墙吹箫悲深有作》、《送刘祠部》、《送钱使者三首》、《送刘金部三首》、《感贫女》。
二、代表作
《中国新民主主义简史》、《中国史的几个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史讲话》、《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等,与他人合著并担任主编的有《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四卷本)等。80年代末期主编两套大型史书:《中国史》(全书十二卷)和《中华史》(全书十三卷),陆续出版。《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华史》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200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三、生平
1918年9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现属重庆市)。1934年考入重庆川东师范学校(川东师范学堂),积极从事进步学生运动和救亡活动。1938年初,李新约集同志数人,毅然由万县步行去延安,入陕北公学。后历任晋冀鲁豫局青委、军调部北平执行部整军小组中校组员、华北大学正定分校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谋权力,主动请求进入教育界,协助吴玉章筹建中国人民大学,曾任校副。1956年赴越南讲学。1960年~1962年,他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秘书长、党组副。1960年被授予教授职称。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先后担任该所现代史组和通史组组长。1976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副所长、中华史研究室主任及现代史研究室主任、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并兼全国党史学会副会长、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长等职。1979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成员赴美国访问并讲学。1980年起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他应邀到法国讲学。1986年被邀为亚洲历史学会会员。李新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在许多学术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在中国史、党史和中华史等史学领域造诣很深。
四、后人评价
著名党史专家陈铁健说:“李新先生是我的导师;从学业到人生,都是我终生受用不尽的导师。我以有这样的师长,而心存自豪,无比荣幸。我将以他们的言行为楷模,身体力行,继承他们的遗志。”为了缅怀李新先生,陈铁健还请书法家用大字书写一副挽联:“领导川东,参加民族抗战,实施冀南土改,呼唤政治革新,反,争民主,求国兴,八十年奋斗不息;投身大学教育,参与文字改革,深研史事,努力文化复兴,斥教条,除迷信,去盲从,五十载始终如一。”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