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同工同酬的条件是什么

同工同酬的条件是什么

来源:化拓教育网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实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满一个月等情况下的工资计算)小时工资计算方法:小时工资工资收入÷(21.75×8)。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2种观点: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同工同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适用。首先,同工同酬应当是劳动分配上的原则。根据《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这是法律从原则上对同工同酬的规定,即用人单位在总体上应当按照同工同酬的要求实行劳动报酬的分配。但是正如上文所述,法律并未要求必然存在同工必须同样报酬的情况,存在合理的分配差距并不违反这一原则。其次,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又没有集合合同的情况下,适用同工同酬。这是《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对于劳动报酬的约定必然不明确,即使是口头约定了劳动报酬,也会因为举证困难而被认定为没有约定。因此,《劳动合同法》首先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要看有没有集体合同对此进行了规定。如果集体合同有明确的标准,则适用集体合同的规定。但是,并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都会存在集体合同,而即使存在集体合同,也可能没有劳动报酬的约定,这时,就要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确定劳动报酬。而这一劳动报酬的确定,同时会导致用人单位双倍工资的支付,这应当是用人单位极力避免的情况。第三,有书面劳动合同,但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在通过协商无法确定,又没有集体合同标准的情况下,应当适用同工同酬。在很多情况下,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有关条款约定不明确的情况比较普遍。《劳动合同法》本着意思自治的原则,规定双方先行协商解决争议,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则适用集体合同的规定。在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同工同酬。第四,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劳动合同法》对于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的规定,实际上是要求用人单位一视同仁的对待被派遣劳动者和正式员工。现实中,用人单位为了降低劳动用工成本,通过劳动派遣招用劳动者,被派遣劳动者实际上从事的工作与正式员工无异,但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福利待遇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此,《劳动合同法》明确被派遣劳动者应当享有同等待遇。当然,这里的同工同酬依然不是完全相同的意思,存在合理的差距是法律所允许的。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