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种观点: 在行使探望权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2、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3、探望权产生的时间是离婚后;4、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5、行使探望权,应以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为前提。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一、探视权的规定有哪些探视权的规定有:1、行使探视权的主体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2、探视权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3、夫妻离婚后才有探视权的出现;4、探视权的行使原则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探视权可以中止和恢复,发现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人民可以中止探视权,修正后应当恢复。根据相关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二、民法典中能否剥夺母亲的探视权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不能剥夺母亲的探视权,但是母亲行使探望权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可以请求人民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不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孩子的抚养权由夫妻协商确定或者判决确定,也就是说,离婚时抚养权归谁,离婚后抚养权就归谁。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第3种观点: 律师分析:在法律上,孩子探视权是被保护的。如果另一方拒绝执行探视权,则另一方可以向申请执行。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决,而申请人应该准备相关证据来证明他们的合法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五条 离婚后,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和父母的实际情况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