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貟(贠)”(yuán、yún、yùn)是“员(员)”的异体字,即除了写法不同之外,其读音和意思与“员”字完全一样,“员”字有三个读音,故“貟”也有三个读音,“员”字所有的义项,“貟”字都有。见《汉语大字典》第六卷第3624页。
前人在用行书和草书书写有带有“口”字的字时,由于运笔较快,“口”字常常是用“厶”一笔写成(当然手写时没有棱角,而是略带圆形的),当这些手写体被不同的印刷坊方块化以后,就形成了异体字。如“兖、兖”“衮、衮”“滚、滚”“句践、勾践”。
“貟(贠)”和“员(员)”的情况也是正是这样,“貟(贠)”字头上的“厶”,其实就是“员(员)”字头上的“口”。这种异体字的形成,是古代书写方式与印刷技术结合的产物,反映了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这种异体字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汉字的书写形式,也体现了汉字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古代,由于书写工具和印刷技术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书写者和印刷坊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写法,但其读音和意思并未改变,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总的来说,虽然“貟”和“员”在书写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读音和意义上是完全相同的。这种异体字的出现,既是对古代书写方式的一种记录,也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