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是“举,向上托”的意思。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这句话出自于: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全句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中擎字的解释.傲字的意思
诗句中擎的意思是:支撑,傲的意思是:挺立。
一、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二、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三、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