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倒闭卷走预付款
江苏消费者张女士于2012年5月花2980元在一家美容美体SPA馆购买了一张可使用48次的卵巢护理年卡。张女士当时刚结婚,正在为怀孕做准备。该SPA馆负责人表示,若她在护理期间怀孕,可先暂停,等生完小孩后再继续护理。
据张女士回忆,做了10次护理后她便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停止了护理。然而等她第二年生完小孩再到这家店时,却发现已人去楼空。经打听,张女士得知该SPA馆已倒闭3个月。在此期间,她并未接到该SPA馆的任何通知,而当她联系店主时,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美容院将产品偷梁换柱
消费者刘女士于2013年年底在一家美容院花4000多元购买了一个美容套盒,能使用20次。该美容院表示,套盒内的产品既可以由刘女士带回家也可以寄存在美容院里。由于刘女士的家离美容院较远,携带不方便,她便将该套盒寄存在了美容院里。
不久前,刘女士来到该美容院做护理,无意间打开自己购买的套盒,惊讶地发现里面的商品并未打开包装使用。“以前来做护理都是工作人员操作,我并没有注意用的是什么产品。我质问工作人员这是怎么回事,对方说是忘了用,可我已经在这里做了好多次护理,难道每次都忘了吗?”刘女士就此问题要求该美容院退款,其负责人却以每次护理时的按摩环节须缴纳手工费为由拒绝。
打美容针反被毁容
如今,不少美容院都在利用所谓的高科技医疗技术做文章,宣称只要注射某种美容针剂,就能让皮肤保湿抗皱、延缓衰老,玻尿酸就是美容院常用的一种美容针。
2013年8月,天津消费者冯女士在电视上看到广告,称注射玻尿酸能够减少皮肤皱纹,延缓衰老。出于对美丽的追求,冯女士随即来到位于天津江道的怡丽亚韩美容院咨询。几天后,冯女士在该美容院进行了第一次玻尿酸注射,并缴纳了8万余元的费用,之后她又注射了4次。然而2013年10月底,冯女士发现自己的脸部出现了变形及不适感。经医院诊断,她的面部严重肿胀,疑似被注射了不明物质。冯女士就此与该美容院的工作人员沟通,却遭到对方态度恶劣的回应。
美容仪器存安全隐患
与各式各样的美容针一样,号称具有多种功能的美容仪器也被美容院列入高科技范畴。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却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北京消费者吴女士在一家美容院美容时,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一款电波美容面膜,操作流程是先将普通面膜敷在脸上,再在上面放上美容仪器的电波导片,之后再敷上一层面膜加以固定。吴女士当时觉得挺新鲜,便同意尝试。
“美容仪器的电流总共分为3档,尽管工作人员一再告诉我没有问题,但我还是能感觉到电流所带来的刺激。”据吴女士介绍,做这个电波美容面膜需要半个小时,但在通电后10分钟左右,该美容仪器便发生了漏电现象,吴女士的面部被严重灼伤。
无资质者竟敢实施手术
今年44岁的四川成都消费者张梅(化名)曾在一家小型美容院做了金丝美容术,没想到,美容不成反被毁容。“原来我的皮肤白里透红,为此我相当自信,然而这个手术却让我抱憾终生。”据张梅回忆,手术实施当晚11点,本该在医院里进行手术的她却被美容院带到一家宾馆,整个手术就在宾馆内的一间普通客房里完成。手术前,美容师既未告知她手术的风险,也没有让她签署手术同意书,而该手术的费用为3万多元。
手术后不久,张梅的脸便出现肿胀等问题,她随即找美容院讨说法。却被告知,给她实施手术的美容师根本不是该美容院的,也没有相关从业资质。无奈,张梅只能再到正规医院进行整形修复。
不买产品就停止服务
江苏南京的朱女士在一家美容院花1680元办了一张会员卡,本该享受24次面部美容服务,却因为她不愿购买美容院推销的护理产品而遭到美容师拒绝服务。
据朱女士介绍,她买这张会员卡后使用了仅一个月,为她服务的美容师便竭力向她推销产品,而当她一再拒接购买后,该美容师便总是以心情不好、客人太多等理由拒绝为她服务。气愤的朱女士要求该美容院退卡,但却多次遭到对方拒绝。
支招
如何免受美容消费欺诈
面对市场上花样翻新的美容消费欺诈,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就此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有过类似遭遇的消费者、热心网友、业内人士及法律界人士,请他们给您支几招。
消费者杨柳:消费者首先应了解美容机构是否有资质,尽量选择到大型正规的连锁美容机构进行美容消费,因为这样的机构通常管理规范、资质齐全。一旦发生纠纷,其有较强的处理能力,不会突然消失或推诿责任。
律师李建平:美容院发行的会员卡也叫预付费卡,提醒消费者首先要理性办卡,不要轻信美容院人员的宣传。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应及时向工商、消协等部门进行举报投诉,或向人民提起诉讼。
热心网友魏女士:消费者在美容院购买产品时应认真查看产品的标识是否齐全。对于美容院服务过程中推荐的收费护肤品,消费者应当场确认后再使用。对于未经同意擅自拆封的产品,消费者可拒绝使用。
上海某整形医院美容皮肤科医生左雯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美容院不属于医疗机构,因此不能使用医疗仪器,而只能使用美容仪器。美容仪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与皮肤接触的仪器,这类设备一般不会出现触电问题;另一类是与皮肤有接触的仪器,这类设备存在漏电、触电风险,建议消费者谨慎使用。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