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违反商标法的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违反商标法的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来源:化拓教育网


商标侵权行为包括盗用商标,被侵权方可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侵权者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注册商标在撤销前应受到保护,续展申请被核准后使用近似商标构成侵权。判定近似商标需考虑外观、读音、含义等因素,若引起误认或混淆则构成侵权。

法律分析

盗用别人商标属于“商标侵权”行为。被侵权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盗用商标权认定重点

未撤销之前的注册商标均应受到保护

商标专用权是通过注册产生的,其间经过了法定的程序和严格的审查,因此,商标专用权确立后,就应当在法律范围内予以保护,即使是认为注册不当的商标,在撤销之前,也应如此。注册商标有效期满后,在法律规定的6个月宽展期内,如果原注册商标所有人仍未提出续展申请,或续展申请被驳回的,他人在此期间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不构成商标侵权;如果原注册商标所有人提出续展申请且被核准,他人在此期间内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准确认定近似商标

近似商标或标识的认定,是商标侵权判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同时具备“商标或标识构成近似”和“在同一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两个条件,侵权才能成立。近似商标与相同商标有所不同,在视觉上虽有一定差异,但在其他方面如发音、含义等方面与注册商标近似,并足以造成消费者的误认或混淆。考察两个商标是否属近似商标,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商标外观。即对两个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的视觉形象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观察,看是否能引起误认或混淆。

2.商标读音。从人们的听觉出发,判断两商标是否因读音近似而导致混淆。

3.商标含义。分析两个商标是否含义相同或近似并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

结语

商标侵权行为严重影响了商业秩序,对于被侵权方来说,他们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同时,盗用商标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有期徒刑、拘役以及罚金的处罚。在确定盗用商标权时,未撤销的注册商标应受到保护,即使是认为注册不当的商标,在撤销之前也应予以保护。近似商标的认定是商标侵权判定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商标外观、读音和含义等方面,以判断是否会引起消费者的误认或混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 本法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1963年4月10日公布的《商标管理条例》同时废止;其他有关商标管理的规定,凡与本法抵触的,同时失效。

本法施行前已经注册的商标继续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二章 商标注册的申请 第二十四条 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一条 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一)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

(二)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

(三)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

前款所列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注册。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