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法典中可撤销合同的范围是什么?

民法典中可撤销合同的范围是什么?

来源:化拓教育网


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签订的合同、以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等都可被撤销。与效力待定合同相比,可撤销合同的有效要件不同、效力状态不同、利害关系人不同、权利期限不同。可撤销合同与解除合同也不同,撤销合同后自始无效,解除合同则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解除合同后应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哪些合同属可撤销合同

民法典中属可撤销合同有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的效力待定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1.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不同,可撤销的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或严重违反公平原则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

2.效力状态不同,效力待定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既非无效,也非有效。可撤销合同在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之前,仍是有效合同;但当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并经法定机关确认无效后,为自始无效合同。

3.利害关系人不一样,效力待定合同可由法定的第三人追认或拒绝追认,或由合同的善意相对人撤销,此追认或撤销直接向合同当事人进行,无须向或仲裁机关请求。

4.权利期限不同,效力待定合同,第三人应在法律规定的催告追认期间内作出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表示。

三、可撤销合同和解除合同一样吗

可撤销合同和解除合同不一样。撤销合同的,合同撤销后自始无效;解除合同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五百六十六条第一、二款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包括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签订的合同以及以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等。同时,与效力待定合同相比,可撤销合同具有不同的性质、效力状态、利害关系人和权利期限。此外,本文还指出可撤销合同与解除合同不同,撤销合同使合同自始无效,而解除合同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效的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解除合同后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七十五条 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