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庭前调解和庭审调解的区别

庭前调解和庭审调解的区别

来源:化拓教育网


庭前调解和开庭区别如下:

1、阶段不同,庭前调解属于民事案件立案后,第一次开庭审理前进行的调解,而开庭调解属于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并且都有和意且案情已大致查清楚的调解;

2、意义不同,庭前调解能够减少审判压力,而开庭调解则是必须的程序;

3、适用情形不同。如果案情比较简单,而且双方矛盾较小则使用庭前调解。开庭调解则是必须的程序,所以案件都适用。开庭调解是双方当事人经过开庭审理后,都有和意且案情已大致查清的情况下进行的;庭外和解在开庭前后都可以进行,前提是双方达成合意;调解在开庭前,开庭审理时,做出终审判决前都可以进行。调解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必要程序。

庭前调解是在正式开庭之前双方当事人就该案进行协商的过程。

开庭即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指人民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开庭审理是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

一、人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调解:

1、诉前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对案件进行调解,属于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

4、书信方式调解,能够调处纠纷;

5、社会化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

6、开庭调解,属于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

7、送达调解,充分利用与当事人接触见面的时机,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

二、庭前调解作用如下:

1、不经过开庭程序,可以减少庭审中的矛盾与对抗;

2、容易调解和好;

3、协议便于履行,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障碍。

总之,庭前调解和开庭有明显的区别,但都是人民常用的调解方式,如果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一、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方式有什么?

调解方式是指人民调解民事纠纷案件、商事纠纷案件所采用的形式。针对案件的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在实践中,人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解:

1、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利用近年来开展的“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

立案调解是人民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

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庭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权时判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人民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