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就的造句有:人就是这样子,受不了的时候硬撑着受,一受过去就把硬撑的时候忘记了。就这么一点小事不必大动干戈,派几个人去就可以了。
去就的造句有:虽然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意味着结束,从一开始就知道没有结果,那是不是就不让它开始呢?如果害怕失去就放弃拥有的权利,那么人生好像也就失去了意义。你今天从我这儿走出去就相当于青出于蓝了。 拼音是:qù jiù。 注音是:ㄑㄨˋㄐ一ㄡˋ。 结构是:去(上下结构)就(左右结构)。
去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去就qùjiù。(1)担任或不担任职务。(2)离去或留下。
二、引证解释
⒈离去或接近;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引《庄子·秋水》:“寧於祸福,谨於去就。”晋皇甫谧《<高士传>序》:“身不屈於王公,名不耗於终始,自尧至魏,凡九十餘人,虽执节若夷齐,去就若两龚,皆不録也。”宋梅尧臣《勉致仕李秘监》诗:“去就异前人,其义已介独。”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且前并未受过天朝官爵恩典,何忍遽弃其官而来投顺乎?其中必大有所见,乃能如此去就也。”⒉犹取舍。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宋王禹偁《与李宗谔书》:“能不以炎凉为去就者,虽贫贱之交固亦鲜得,况贵胄乎?”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有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⒊去留不定。常有离去之意。引《魏书·韩茂传》:“先是,河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东青州为招怀之本。”《新唐书·刘祥道传》:“今任官率四考罢,官知秩满,则怀去就;民知迁徙,则苟且。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金史·逆臣传·完颜元宜》:“世宗即位於辽阳,军中多怀去就。”⒋举止行动。引《鹖冠子·道端》:“受官任治,观其去就,足以知智;迫之不惧,足以知勇。”《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范先欲杀畿以威众。且观畿去就,於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餘人,畿举动自若。”唐谷神子《博异志·吕乡筠》:“忽见波上有渔舟而来者,渐近,乃一老父,鬢眉皤然,去就异常。”⒌指符合礼节的行动。犹体统。唐李商隐《杂纂》卷上有“失去就”类列举“卸起帽共人言语;駡他人家奴婢”等十种不符合礼节的行为。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襄州赵康凝令公……路由夏口,杜洪念公郊迓,以主座逊之,遽尸其位。其不识去就,皆此类也。”《诗话总龟》卷十一引宋王直方《直方诗话》:“郭功父方与荆公坐,有一人展刺云:‘诗人龙太初。’功父勃然曰:‘相公前敢称诗人,其不识去就如此!’”
三、国语词典
取舍。
四、网络解释
去就去就,汉语词汇。拼音:qùjiù,词语,在句子中,可理解为:离去或接近;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犹取舍;去留不定;举止行动;指符合礼节的行动(犹体统)等不同的意思。
关于去就的诗词
《人事吟·人有去就》 《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 《右鹭·宿苇临流去就轻》
关于去就的诗句
关于去就的成语
去泰去甚 去太去甚 屈尊就卑 芟繁就简 避害就利 去本就末 去甚去泰 去就之分 去危就安 去故就新
关于去就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