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免官造句

免官造句

来源:化拓教育网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免官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以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以不称免官

2、后娶娄定远妾董氏,大耽爱之,为此内外不和,更相纠列,坐争免官,徙光州。

3、这张角再次请来天兵天将,将卢植的人马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卢植守不住广宗,仅以身免,败退之后,受到了朝廷的严厉斥责,免官戴枷听候发落。

4、灵运以疾东归,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坐以免官

5、己巳,尚书右丞相张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以朋党相构,制说致仕,隐甫免官侍母,融左迁魏州刺史。

6、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

7、“考虑到选见,统一俄罗斯党应该彻底避免官僚化,并将那些一心追求个人目的和个人私利的投机分子清除出党。

8、近日得闻文兄受权奸贾似道排挤免官,心下颇感意外,再说以文兄这等风采,天下间能有几人?小弟因此便猜出是文兄了?

9、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10、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

11、宋弘为大司空,在位五年,因考核上党太守无所依据而免官

12、赐告则是因为生病给予的假,汉制规定,凡请假三个月免官,经赐告者可延长假期而不免官

13、若是他与太子相争,太子被废,那么除掉已经免官的杨俊,对他还极有威胁的还有蜀王杨秀和汉王杨谅。

14、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

15、魏省曾是山西河津人士,曾经官至礼部侍郎,以负气敢言,无所顾忌闻名朝野,后终因直谏获罪而免官

16、中尉卫绾,年老德勋,赐其免官归家。

17、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18、览宜急屏斥,投畀有虎,若斯之人,非恩所宥,请免官送归本郡。

19、诏既下,朵儿只亦不安于位,奏请免官

20、这个说法有点逻辑不通吧?船户靠着漕帮代缴漕粮当包户,避免官府的各种收费,怎么还会和漕帮打起来呢?

21、惟刘深免官,嗣被哈喇哈孙再行奏弹,说他徼名首衅,丧师辱国,非正法不可,乃将刘深伏诛,南征事因此结局。

22、如果人民不能直接选举罢免官员,那么,能直接的,真正的选人民代表也行,如果这些代表不说真事时,人民还能撤换他。

23、杨仪自以为功劳过人,未得尽意,口出怨言,甚至后悔当初在五丈原该率军投降魏国,为费祎所告,免官下狱,后自杀于狱中。

24、未行,有飞章劾景历在省赃污狼籍,坐免官,削爵土。

25、他们的父子、兄弟、门生、故吏等,凡是做官的,一律免官禁锢,禁锢范围扩大到五服以内的亲属。

26、请宽年限,以容简汰,不实免官,得人加赏,自然见贤不隐,贪禄不专矣。

27、最后换了御史艾仲孺,把这个案子终于审结了,判齐化基免官、黥面、发配崖州。

28、不过,被免官员起复比例之高、速度之快,明显超出了正常范畴。

29、倘指曹的织造署,抄家前先免官,继任到后主持抄家,曹家自己迁出官署。

30、刘宋皇帝控制了免官起复权,但刘宋时期对罪吏免官后再叙的期限没有严格规定。

31、当年兰陵王在瀛洲时,因一位名叫阳士深的参军的诬告而被免官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