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师生两人做事风格不同,但清朝没有他们,根本就无力支撑五十年!

来源:化拓教育网

提起清朝,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中国的最后一个皇朝,我们第一时间能够想到的就是慈禧,因为她将皇帝架空,执政多年,皇朝的覆灭不能说跟她没有关系。还能想到的就是清朝最后的一位皇帝溥仪,他也是一个傀儡皇帝,没有为清朝做出个任何有贡献的事情。但是清朝时期,有两个关键性的人,没有他们,清朝或许提前五十年就会覆灭。而这两个人就是李鸿章跟曾国藩。

李鸿章在四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总督的位置上待了八年了,在此时又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被朝廷封官,最后官至大学士。天津教案事件发生的时候,李鸿章就已经就职与湖广总督,正率领大军向西北进发,为了朝廷平定叛乱。而在出征的过程中又接到了朝廷的调军令,于是就只能率军回到京畿附近,随时准备与法国军队作战。而后两广总督马新怡被暗杀后,朝廷就只能任命曾国藩接任两广总督的位置,并且让他立刻上任。而这样的话直隶总督的位置就会被空下来,李鸿章就接任老师曾国藩的位置走马上任。而这次也并不是第一次接任老师的班,因为李鸿章在1868年的时候就曾经接任过两江总督的班,来到天津之后,李鸿章特意来到老师的府上拜见。

曾国藩跟自己的这个弟子接触这么多年,对于李鸿章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见他这么急匆匆的来,没有等到弟子先开口,就直接问道:你现在来到天津,是大清外交的关键。而我国如今的实力不如从前,外国人肯定随时准备着谋取我国,你此时犯下的小错误都会成为动摇国家的因素。所以你今后跟洋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什么打算么?李鸿章听了之后非常恭敬的回答:弟子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前来请教老师的。“曾国藩说:你既然来到了这里,肯定心里有了自己的想法,说来听听。”李鸿章说:“我也没有什么打算,我觉得,跟洋人打交道,不管洋人怎么做,我都跟他打痞子腔。”“痞子腔”就是指安徽的方言,也就是油嘴滑舌的意思。

于是曾国藩想了许久之后慢慢说道:“我不明白你怎么打痞子腔,你先对我打一个让我听听。”李鸿章想了一下,改口说:“弟子只是随口说的,还请老师多多指点。”曾国藩看了一眼李鸿章之后说:“照我看,还是坦诚相待比较好,我想洋人也是讲信用的,圣人曾说忠义诚信可以在蛮荒推行,这句话总没错误。若没有切实的力量,不论你如何装腔作势,让人看得透彻,还是不管用的。倒不如以诚相待,跟他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这样做虽然不能从洋人那占到便宜,但也不会吃亏。不论如何,信誉总是站得住脚的,脚踏实地总比打痞子强靠谱得多。”

李鸿章在跟老师对话的细节,在他年老的时候曾经讲给他的下属吴永,而吴永把这些收录在自己的《庚子西狩从谈》里。后世的人看了这记载之后认为李鸿章在人品方面不及曾国藩,也有人认为李鸿章更适合做外交,因为他的圆滑贯通方面更胜一筹。李鸿章在跟吴永讲述时,曾经说:我在老师这里碰了钉子,得到了教训,面子实在挂不住。但是,仔细想想,老师的话着实在理,是无法颠覆的。其后,我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不论面对英国、俄国、德国还是法国,始终遵守着老师教导我的不二法门,仅用一个“诚”字与外国人坦诚相待。这样做果然没错,而且,还经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效。古代人说一句名言可以践行终身,的确很有道理。倘若不是我的老师拥有目光远见,又怎么能一句话点破关键,让我不至于误入歧途呢?”

其实,不管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都是大清少有的栋梁之才,外交官看到的世界跟百姓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为了国家,需要考虑的更多。虽然满清皇朝最后覆灭,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位政治家跟外国的列强辗转交涉,或许满清根本就无法支撑五十年,早就沦为了外国侵略者们的盘中餐了。其实李鸿章在临死时候曾经写了一首《临终诗》,而在诗中所体现的内容就告诉我们,其实他们自己早就知道,这一切来不及了,大清朝注定会走向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