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协调工作机制范文
篇1
论文关键词 指挥权 不确定性 话语权 对口管理 效率原则
现有法律法规将地震部门定行为“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抗震救灾的“牵头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等,承担常态下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和态下的具体指挥工作,震灾发生后,作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成员,协同其他部门统一领导指挥各方救援力量和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
应急态非常态,震后救援是三大工作体系的核心,指挥权是应急权的最一线应用,它的科学、理性行驶和统一、高效决策事关大局和生死,理应体现地震部门在专业指导和行业管理上的权威优势。然而作为灾害对口管理部门,地震部门在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中的职能履行和它的法律地位不相称,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法律地位不相称,履行应有职能多有掣肘,严重影响救援进度和效果。
常态下和应急态下地震部门的性质和职能都是法律确定的,但应急态下的法律法规须重视效率原则的把握,抓住《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修改契机,完善地震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和安排,形成制度衔接,明确地震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在指挥中的主要职能、职能行使方式和程序,增加地震部门的话语分量,确保指挥科学、决策高效、应对迅速,尽可能将灾情的高度不确定性置于可控范围,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和损失。
一、明确地震部门对口管理地位的现实必要性
1.灾害和应急特点的需要。地震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冲击力大、影响范围广,次生衍生灾害多,大地震的应急往往是全灾种的应急。地震应急既是一项有高技术含量业务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地震部门的信息、技术、装备、队伍和管理经验等不断发展的软硬件优势充分展示出它在地震领域具备其他部门和行业无可比拟的权威优势和显著地位。
2.高度的不确定性的需要。震灾难预测,震后既要救人、防灾中灾,还要疏导、引导和指导各方非专业和专业、非官方和官方等救援力量,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性叠加,要求指挥工作讲时效性、协调性和专业性,而只有地震部门才能更科学衡量应急处置与救援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保障相应措施利大于弊,得大于失,掌握实施公权力行为的手段与行政目的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法律法规和制度应为其提供通畅的职能履行渠道。
二、目前的制度缺陷
地震法律法规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都充分肯定了对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作用,但由于时间、效力等级、制定主体等等因素,措辞不统一,导致地位和管理权限不明。模糊的立法和不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不利于各部门联合应急权力在分秒必争的抗震救灾中的高效运转。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等指挥管理中就暴露出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多多少少存在多头管理、协调不畅等问题,影响救援进展和效果。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应急法律法律体系唯一一部综合性立法,规定了分类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地震部门应为抗震救灾的管理主体
防震减灾法作为单灾种法律,通篇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但涉及抗震救灾指挥部共计3条的规定中除需要地震部门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外,只字未提其管理地位和权限,分则条文除预防和监测明确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外,规划和救援兼为“会同”职能。
(二)法律规定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但这与其编制依据中的“管理”措辞是有很大差别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虽明确了中国地震局负责“管理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工作,管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却缺少上位法的原则依据,其“指挥与协调”和“紧急处置”置于“紧急响应”中,取向不明。
(三)1995年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是唯一一部规范震后事中应急处置和救援等行为的行政法规,它关于应急管理原则、机构设置和职责的规定,如统一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防震减灾主管部门的用语、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定位等等,已远远不能适应抗震救灾的实际需要。
规则的制定者或参与者都要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方能合法合理确定并提升自己在特定领域的地位。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话语是有秩序的,并非任一主体都可进入或准入某一特定的语言领域,话语权则是一种潜在的现实的权力,在地震话语领域,地震部门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它当之无愧的引领地位。地震部门应当借助地震立法回归并提升自己在抗震救灾领域的话语权。
三、建议
以《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修改为契机,通过综合性立法和地震单灾种立法、行政法规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形成制度衔接,确保地震部门在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中的职能履行。
(一)单灾种立法要保持在综合性立法中的优势,明确地震部门的法律地位
1.地震应急往往是多灾种应急,在管理或主导的选择上,主导更切合实际需要。条文拟定上考虑精确表达这种价值取向,并将这种价值取向体现在指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中。特针对《防震减灾法》第5、6条。
2.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应急救援力量配置方案的制定中须以地震部门为牵头部门,体现其业务管理职能;应对大灾巨灾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则要体现其综合协调能力和社会管理职能,如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则要突出其决策辅助职能。特针对《防震减灾法》第50、51条。
(二)行政法规根据法律规定,细化地震部门主要职能,并完善指挥工作机制
1995年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在“震后应急”一章中,用11个条文规定了17个部门和机构(国务院机构未改革前,包括抗震救灾指挥部和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形同常态下职能拷贝,无主次轻重和协商协调。该条例目前正在修改,可以专章或专节的形式将抗震救灾各部门主要职能和指挥工作机制规定下来,其中地震部门主要职能可以条款形式出现。
首先,要明确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并不是“谁指挥谁”,而是“谁科学、谁主导”,地震部门正确的决策建议和表达,应以其雄厚的技术能力支撑,以法律制度保障,方能主导决策走向。
其次,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主要是针对现场,现场管理包括救援管理、社会管理、新闻管理等,社会管理有包括了志愿者管理等,其中救援管理是核心工作。
因此,地震部门在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中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主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信息沟通会,将监测到的灾情变化和发展情况及时通报并作交流;提出针对性救援方案,对其他部门的救援方案有建议权和保留权;根据灾情程度划分责任区,与其他部门协商救援力量的分配、配合和衔接;为志愿者救援队伍配备地震专业人士作指导;与其他部门合力疏导各方救援力量等等。地震部门履行职能是业务管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体现。
再次,完善指挥工作机制可确保职能履行,现场指挥机构目的是应对大灾巨灾,对决策效率的要求最高,就以其工作机制的建立为例,如以章或节规定,要确定章节名称、内容和条文设计。
1.现场管理、现场指挥、现场联合指挥等名称。
2.指挥权行驶原则。
3.现场指挥机构组成和职责分工。强化地震部门信息沟通和救援方案建议保留权等职责。
4.决策方法、程序和时限。应对大灾现场复杂态势,联合指挥决策的果断和快速至关重要,程序的设定需简化并留有一定的灵活性。
5.不能决策的请示程序、时限、保留等。
6.责任,尤其是保留意见和保留措施的责任。
2009年刚修订实施的《防震减灾法》不可能再作大幅度修改,部门规章位阶低不能解决部门权力的协同使用,只有《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在位阶和操作上都有利于把握,既符合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又能增加实施性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应明确指挥与协调的重要性,根据法律法规继续细化实化工作机制的运行,强化预案演练,弥补现实不足。
1.专章或节“应急处置与救援”,明确指挥部和现场指挥的运作机制,行政法规指挥机构工作机制是依据和指导。
2.在灾后反思中,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总是遭到质疑。采取“冗余技术”制定预案是希望“预料一切危机”,但预案毕竟是“预设”或“预想”,再完备也不能完全应对灾情变化,但预案演练可强化部门间的合作,提高地震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预案的修改也相对灵活,可考虑专条规定预案演练。
篇2
一、预警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治安中心户长、调解信息员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动态。。。
2、实行矛盾纠纷信息"零报告"制度。各村、各单位应将所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隐患情况以书面形式,于每月25日前连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类情况统计表》一并上报镇人民调解协调小组办公室。
3、发现重大纠纷隐患(可能引发和越级集体上访)应当及时报告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
。
5、矛盾纠纷比较多的村和单位,应及早做好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激化演变为。
二、“三大调解”联调工作机制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要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联防联调的合力。依托综治维稳中心平台化解民间纠纷,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要根据矛盾纠纷的特点,相互配合,积极调处。
1、相互毗邻的村之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联合调解小组,负责调处涉村际之间的矛盾纠纷;小组成员应包括涉及村的挂钩领导、驻村工作队、综治协管员等。本镇内涉及两个以上村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处或召集相关村人民调委会联合调处。
。必要时邀请石鼓法庭进行业务指导。
3、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或引发的矛盾纠纷,镇难以调处的涉及多部门的,应及时报告县综治办、县司法局并请求配合,参与调处。必要时应成立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调解小组进行调处。
三、“突发重大矛盾纠纷”
篇3
为切实提高我局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和处置网络舆情的管控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特殊情况由局长担任),成员包括:各股室负责人及联络员等。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3.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4.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及时向局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5.负责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安全风险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三)加强管理,强化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三、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流程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涉军领域网络安全风险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局领导汇报。。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第一时间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风险处置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是否上报上级领导部门。
篇4
一、目标自查情况
目标一:确保全年不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总体合格率达95%以上。
完成情况:始终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整治。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源头在我县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总体合格率达95以上。
目标二:健全县、乡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县、乡镇、村三级食品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完备。
完成情况:食药监系统机改后,县食药监局挂食安办牌子,承担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筹组织协调职能。按照上级食药监部门要求,在乡镇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乡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协调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配齐农牧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全县89个行政村和9座寺庙各一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农牧区食品药品监管网络进一步建立完善,协管员、信息员充分履行职能职责,县、乡镇、村监管力量进一步充实,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目标三: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4次。
。。
目标四: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完成情况:2014年,县食药监局在县委、县政府、上级食药监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食品“亮剑行动”、“食品添加剂”“肉制品”、“卤制品””等10余次专项整治活动,联合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了“农村食品四打击四规范”、“农牧区及五小场所”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各部门间协调配合,进一步排查了我县食品安全隐患。
目标五:严格依法行政,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力度,投诉举报件办结率达100%,做好食品安全案件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县食药监局在监督检查过程中立案19起(食品流通环节16起(其中酒类4起)、餐饮环节2起、药品1起),结案18起,结案率达95%。共计罚款6.9858万元,其中流通环节6.4万元、餐饮环节0.4万元、药品环节0.1858万元;截至目前,共办理群众投诉举报2条,餐饮1条,药品1条,均已办结,办结率达100%。
目标六: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演练;及时处理食品安全事故,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查处。
完成情况:县食药监局切实结合监管工作和我县实际,制定详实可行的食品安全食品应急预案,明确职能职责,确保事故发生时能立即响应和启动;为能提高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县食安办(食药监局)及时组织县食安委成员单位于11月16日开展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演练,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流程和各食安委成员单位职责,全面了提升防控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和处置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5
(一)实施民政工作城乡一体化战略。筹备召开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增强民政系统科学发展能力。2012年,国务院将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我们将提请省政府召开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目标方向、改革任务、政策举措。各级各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精心筹备。要全面回顾分析第十六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的工作实践,总结提炼浙江和本地特色的民政事业发展经验,提振信心,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要力争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有新提高,加快完善适度普惠新型社会福利体系,不断提高改善民生能力水平: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法制化建设,妥善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深化救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规范深化慈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补充社会保障体系功能作用。要力争在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夯实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基层民主治理机制,引导城乡居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稳妥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作用:全力培育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快专业化、职业化社会服务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民政行政执法机制,提高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服务水平。要力争在强化民政事业发展基础上有新举措,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强化机遇意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将民政事业发展融入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大局和总体规划,持续推动民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为重点,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同步健全机构和设施服务功能;以加强队伍及素质建设为根本,多途径充实民政工作机构和力量,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单位及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
(二)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重点是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孤儿等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配套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性特征,逐步向护理型转变,首先满足好高龄、困难和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有序引导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为扶持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拓展空间。;根据《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提供。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广泛开展“银龄互助”活动,稳步推进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喘息服务”,探索失能老人照护、养老服务持证上岗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质评定制度。要按照机构、职责、编制、人员、场地、经费“六到位”的要求,全面加强市、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加大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力度,强化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巩固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成果。加快完善孤儿等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福利机构养育孤儿年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70%,社会散居孤儿年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不低于福利机构孤儿标准的60%。11个市全部建成规模适度,具备养护、医疗、康复、特教、培训功能的综合儿童福利机构,争取2―3个市儿童福利院创办特殊教育学校。探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进一步创新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完善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和慈善信息统计、公开制度,协调推动社会志愿服务发展,积极推进慈善立法。要确保福利彩票发行安全、健康,发行规模超百亿,规范公益金使用管理,推进福彩文化建设。力推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政府规章出台。
(三)夯实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基础。重点是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围绕筹备召开全省深化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和实施《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健全社区建设组织协调机制,合理调整社区规模,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加强社区服务制度建设,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评估和统计标准,培育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性、互及治理型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新建10个县(市、区)社区服务热线平台、120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100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努力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社区服务全覆盖。围绕贯彻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会议和中央文件精神,筹备召开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组织实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要积极推广嘉兴经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组织建设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推动建立社会工作领导协调体制。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职业评价、机构扶持、岗位设置等专项政策,建立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及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慈善公益社会组织扶持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多层次组织培训,加快实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由点及面、从城市向农村的全方位拓展。。进一步巩固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推动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继续推进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和直接登记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财政对社会组织资助、奖励机制,扩大社会组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和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覆盖面,加大民办社工机构发展支持力度,支持社会组织更好发挥服务社会作用,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积极推广衢州经验,加强民政行政综合、联合执法制度建设,抓住有利时机。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推动建立民政综合执法机构、队伍,整体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四)依法规范社会救助和灾害救助。重点是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过2003年至今八年多的不懈努力,管
理体制协调顺畅,专项政策基本完备,工作效能稳步提高,下一步,要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立法进程,整体提升制度效力。2012年的重点是全力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这是确保公平救助、提高效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务必要克服畏难情绪,按照落实“一个机制、一个办法、一个机构、一个平台”的要求,各市至少要有70%的县、市(区)启动核对工作,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落实“四个一”要求。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工作,加快省、市、县、乡镇四级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开展重特大病种救助试点。所有县(市、区)医疗救助人均筹资不低于10元,当年度资金结余率不超过10%。做好低保工作与扶贫政策的衔接,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年增幅分别达到10%和13%。确保低保对象每人每月最低救助金额不少于60元,平均救助金额不低于当地标准的50%。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和价格补贴发放工作。全面履行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职能,深入实施防灾减灾行动方案,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灾情评估、款物调拨机制。进一步优化避灾安置场所和救灾物资仓储建设布局,落实建设标准,规范管理,深化部门合作机制,提升应急避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适时演练,规范预案应急工作流程。切实加强救灾资金末端监管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完成1万名村级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继续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减灾宣传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篇6
一、工作目标与原则
按照“依法依规、分配管理,完善机制、合理应对,公开透明、回应关切,依靠科学、有效防治”的原则,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由住建局局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下设后勤保障小组、宣传小组、纪检监察小组、报告小组组成,各部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
(二)工作职责和分工。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主要职责是:定期会商研判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疫情发展趋势,研究确定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商定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政策、应对预案和重大措施;统筹协调和指导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组织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为做好相关工作,各工作组的组成与工作职责如下:
1、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综合协调多部门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日常事务;;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例会的组织和重要工作的督办;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疫情防控工作信息;负责编写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动态,负责疫情与防控工作动态;承担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2、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物资发放: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优先保障,全力支持各部门工作,保障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督促各部门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并密切跟踪保障工作进展情况;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小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拟定对外宣传口径;协助相关部门宣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病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4、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纪检监察小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监督疫情期间企业及个人捐赠、从物资组接收、发放到各部门的物资;在疫情期间资金的使用情况。
5、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报告小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及时上报各包保点的情况。如:所需物资、居民不配合工作等。
三、工作制度
区住建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值班,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坚守工作岗,不得擅离职守。特殊情况需要外出必须向带班领导请假,在接班人员未到前,值班人员不得离岗,确保值班工作的连续性。
(二)值班日志制度。在值班期间接收到的信息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承办事项要做好记录,妥善保管,交接清楚。
(三)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谁接谁办。值班人员接到应急突发事件(疫情、险情等)报告时,要详细情况并记录,迅速汇报情况,根据领导的指示,及时协调有关方面进行处理,不得延误。对漏报、误报或迟报而影响工作的,要追究值班人员的责任。
(四)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值班人员对沟通情况、交接工作、保持值班工作连续性所必需履行的手续,双方要在值班签到表上签字。
(五)请示报告制度。值班人员对需报领导阅示的重要事项,要及时整理,呈送领导审批、办理,如遇有十分紧急情况。可边请示边办理。
(六)领导带班制度。除每日巡察外,副科级领导每周至少一次到值班卡点进行值班。节假日期间,领导要带班,负责处理有关工作及信息报告工作,以保证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正常进行。带班领导在领导带班室对上报的的值班情况要及时处理。
区住建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综合科,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抓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在人员配备和物资保障上给予必要支持。
(二)抓住重点,统筹谋划
要紧紧围绕每个阶段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及时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并根据疫情发展态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疫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各部门要积极参与会商,主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运转。
篇7
一、充分认识管道维护工作的主要性
石油天燃气是国家主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天燃气管道维护工作事关国家动力保证和发展不变大局。《石油天燃气管道维护法》的执行,对进一步保证石油天燃气保送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动力安全具有主要意义和效果。我县是石油天燃气管道里程长、保送量大的主要区域,承当着向、等地的天燃气和制品油保送任务,各级相关部分和企业必然要站在保证国家动力安全、维护发展不变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管道维护工作的主要性,认真贯彻《石油天燃气管道维护法》,保证我县境内管道安全疏通。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工作目的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具体贯实《管道维护法》为总抓手,以增强监管责任、疏通沟通渠道、创新工作机制、维护运转次序为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分级治理、各负其责、专业维护和社会维护结合的准则,加大工作力度,依法律范维护和监管行为,切实保证石油天燃气管道的平稳运转,保证国家动力大动脉的安全疏通。
(二)总体目的:落实管道安全责任制,完善管道设备维护工作长效机制,疏通沟通渠道,增强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着力处理影响管道安全的突出问题,增强对管道沿线群众的宣布道育,保证动力安全。
三、管道近况及维护范围
(一)天燃气主管道。全县境内天燃气主管道总长75.077KM。其中包括:1、陕京二线输气管道。2005年8月建成通气,总长36.77KM,管径1016mm,管压10Mpa,年输气才能170亿立方米,路过辛庄乡、小作镇、石街市陉矿区(1公里)、孙庄乡。2、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年12月建成通气,长度38.3KM,与陕京二线基本并行,管径1016mm,管压10Mpa,年输气才能150亿立方米。路过辛庄乡、小作镇、南陉乡、孙庄乡。3、陕京三线输气管道支线,估计年12月建成。长度18.3KM,管径219mm,管压6.3Mpa,年输气才能3亿立方米。路过孙庄乡、威州镇、微水镇。4、陕京三线输气管道支线城区管网管道。管压0.4Mpa,管径325mm,路过微水镇、城区。
(二)制品油主管道。全县境内输油主管道总长42KM,2007年建成投用,管径355.6mm,管压12.5Mpa,年输油才能321万吨,路过吴家窑乡、南王庄乡、南障城镇。
四、首要职责及任务
(一)县管道维护和监督工作指导小组:组织协调全县管道维护等严重问题,组织批示应急救援工作。
(二)县管道维护和监督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把握全县辖区内管道近况,已建输油气管道建设结构、建设质量、维护范围、维护要求、安全运转、应急救援等状况,为管道维护和监管供应具体、精确的基本材料;指导监督各乡(镇)县政府及有关单位实行管道维护任务;负责把握处置突发事情的具体状况;制订县石油天燃气管道突发事情应急预案。
(三)各乡(镇)人民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管道设备维护和监管负总责。各乡(镇)人民县政府管道维护主管部分负责制订本区域内石油天燃气管道突发事情应急预案并处置突发事情;依法查处风险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组织对沿线群众进行管道设备安全维护的宣布道育,并负责协调停决管道设备巡查、维修和事故抢修时的暂时用地等事项。
(四)县安监局:负责督促石油天燃气企业落实管道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生产运转安全防护办法,整治事故隐患,监督检查管道运转生产安全状况,组织或许参加管道设备事故抢险和事故救援工作,依照有关规则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上报工作。负责县县政府受权的生产安全事故查询处置牵头组织工作,参加或共同有关部分对其他非生产安全事故的查询。
(五)县公安局:负责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管道安全防备工作,严厉治理,严厉监控;依法查处侵犯、毁坏、偷盗、哄抢等风险管道设备安全的行为;负责突发事情现场交通控制和维持现场次序,依据需求组织群众分散、避免次惹事故,组织消防部分参加管道设备安全事故的抢险、现场戒备和事故查询处置工作。
(六)县住建局:负责督促城市门站以内管道燃气企业落实管道设备安全维护和运转工作,依法查处风险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会同安监、环保等部分对治理建设选线方案的审核;对符合城乡规划的,依法归入本地城乡规划。
(七)县国土局:负责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用地的行为。协调停决有关管道设备巡查、维修和事故抢修时的暂时用地。
(八)县交通运输局:负责道路施工时管道的安全,保证管道设备巡查、维修和事故抢修时道路的疏通等工作。
(九)县环保局:负责管道突发事情形成情况污染和生态风险区域及风险水平监测,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价,提出处置建议。
(十)县监察局:负责查处相关部分不实行管道维护职责的行为,参加管道突发事情的查询处置工作。
(十一)县林业局:负责避免在管道安全维护范围内植树造林及栽种深根作物等风险管道设备安全的行为。
(十二)县水务局:负责协调石油天燃气管道企业和有关部分做好水土坚持等工作。
(十三)县质监局:负责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及现场处置进行专业技能指导。
(十四)县消防大队:负责管道设备安全事故救援方案的制订、抢险工作,参加事故查询工作。
(十五)石油天燃气管道运营企业:是管道生产安全的责任主体,是管道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自我约束、继续改良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厉执行管道设备运转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检查、维修维护、事故抢修等安全治理准则;设置分明的安全维护标记,装备专职人员巡回检查;;制订应急预案,实时扫除、处置毛病和事故。
五、工作要求
(一)增强组织指导。各相关乡(镇)县政府要依照《管道维护法》要求,明确主管部分,成立响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首要指导亲身抓,分担指导详细抓,坚持起“县政府指导、部分联动、地企结合、群众参加监督”的安全防护工作机制,的确增强对管道维护工作的组织指导,构成管道维护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将维护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按期研讨部署,协调停决工作中的严重问题,具体落实管道维护工作的各项办法,把管道维护工作做细、做实,保证人民生命财富安全。
(二)严厉落实主体责任。石油天燃气管道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责任主体,是第一责任人,要积极共同县政府和有关部分的监管,切实实行好管道维护和安全运转的责任。要进一步增强内部治理,加大技防和安保经费投入,切实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准则,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严厉防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要真正坚持一支高本质的管道巡护队伍,加大力度,创新工作,完成有用的管道维护。
(三)增强沟通协调。各级县政府管道维护主管部分要与有关部分和石油天燃气管道企业实时沟通,进一步摸清本辖区内管道近况,把握已建输油气管道建设结构、建设质量、维护范围、维护要求、安全运转、应急救援等状况,为管道的维护监管供应具体、精确的基本材料。管道企业要自动向本地县政府汇报工作,提交管道隐患整治目次,亲密共同,实时处置影响管道安全的各类问题,一起做好管道安全维护工作。
(四)增强指导检查。各级各有关部分要增强共同、通力协作、分工负责,构成合力,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管道维护工作的指导,采取有用办法,协助企业处理工作中呈现的实践坚苦和详细问题,坚持健全事故隐患排查管治准则、严重事故隐患申报准则和事故隐患排查管治责任制。对排查确认的各类事故隐患,要认真制订完好改办法,做到责任、办法、资金、时间及应急预案“五落实”。对严重事故隐患排查管治不力的,要依法依规追查责任。要进一步增强管道安全信息化建设,坚持健全长途监控系统。完善安全结合督导工作机制,按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缘由,研讨探究监督治理工作办法和方法,切实把监督治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严厉执行严重安全隐患整改指令督导准则,对重点事情和问题较多的管段下发《严重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五)大力清算违章占压。针对违章占压触及面广、牵扯好处复杂、清算难度大的特点,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准则,有方案、有步调地清算违章占压。对人口密集、占压严厉、风险性大的占压点,石油天燃气管道企业要与本地县政府管道维护主管部分一起研讨办法,组织力量集中整治。要积极探究由县政府统一组织,主管部分牵头,企业亲密共同,集中清算整治违章占压的有用方法,彻底消除管道占压存在的安全隐患。
(六)执行新建占压申报准则。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新的违章占压随时都能够发生。石油天燃气管道企业要增强巡护,一旦发现新建违章占压,要实时申报本地县政府管道维护主管部分,还抄报县、市管道维护主管部分要会同石油天燃气管道企业采取切实有用办法,果断避免新建违章占压。
(七)杜绝第三方施工毁坏。在管道安全维护范围内进行施工,建设单位和个人要事前申报本地县政府管道维护主管部分,本地县政府管道维护主管部分要责成施工单位制订管道安全维护方案,采取响应的维护办法。石油天燃气管道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24小时价班看管,保证不发生问题。管道沿线县政府和有关部分在规划审批项目,以及从事房屋、道路桥梁等建设工程施工时,要充分思索对管道安全的影响,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如触及管道安全,应约请安全监管部分和石油天燃气管道企业参与项目审查。
(八)加大对毁坏管道行为的打击力度。各级县政府管道维护主管部分要依照《管道维护法》规则,与公安、国土、安监等部分共同,积极采取有用办法保证管道设备安全,实时组织有关部分避免、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侵犯、毁坏、偷盗、哄抢管道设备和管道保送的石油、天燃气以及其他风险管道设备安全的行为。
篇8
全面贯彻落实博乐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博乐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紧紧围绕博乐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及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应急管理示范点深层次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巩固应急机构建设成果,继续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各乡镇场、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根据人员变动及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制订应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对辖区应急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研究和部署。各乡镇场、街道要加快应急管理专兼职工作人员的配备,在工作经费及相关补助等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业务例会制度,着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业务能力,切实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指导督促职责。各乡镇场、街道以及各专项指挥部要完善协调联络机制,与驻地军队、武警部队、农五师团场(连队)加强信息沟通。市、乡(镇、场、街道)两级应急办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专家组(技术指导组)工作机制,严格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向专家通报制度,发挥专家组(技术指导组)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专家调研活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物资储备、避难场所建设、信息、征用补偿、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措施。
(五)加大救援队伍建设及物资储备,提升应对处置能力。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博乐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向“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救援”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方向发展;市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畜牧、卫生、农机等部门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各乡镇场、街道要着力提高基层突发公共事件先期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变动情况每半年报市应急办备案。市应急办制订和下发应急物资管理报备办法,加强对全市应急物资进行整合和管理,市交通、水利、林业、畜牧、卫生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资源普查统计制度,建立应急资源台账,创新储备制度、方法和措施,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及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和高效调运机制,确保满足调度使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代储应急物资制度,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应急管理资金保障机制。
(六)全面推进应急示范建设。制订博乐市应急管理示范创建方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学校、社区、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创建,配备必要人员、装备,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建成标准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逐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保障措施
篇9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目前农村低保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救助标准偏低、各地市之间差距大、城乡低保标准差距大等问题。2012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14.28万人,覆盖面4.1%,农村低保月均标准178.72元,人均补助水平123.44元,财政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1.79亿元。2012年农村年均低保标准相当于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8.60%,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的98.32%左右,目前农村低保标准只能保证 “果腹”问题。各地市标准差距大。低保标准最高的铜陵市为355元,标准最低的阜阳市为111.39元。两市保障标准相差243.61元,标准最高的铜陵相当于最低的阜阳的3.19倍。城乡差距大。就省级而言,2012年农村低保标准相当于城市低保标准的52.66%,2012年安徽省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额(月人均支出额或月人均补助水平)相当于城市低保人均补差额的43.39%,农村低保群众领到手里的低保金还不足城市低保的一半。
(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截止2012年底,安徽省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为161072人,分散供养人数为289977人,合计45.1万人。集中供养标准3442.7元/年,分散供养标准2258.9元/年。全年分散供养支出为54243.5万元,集中供养支出46505.7万元。五保供养在实施中还存在突出问题:
供养对象较多,集中供养率偏低,为35.71%。供养标准偏低。集中供养标准相当于每天9.43元,分散供养标准相当于每天6.19元。集中供养标准相当于全国标准的84.78%,分散供养标准相当于全国标准的75.1%。2012年安徽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占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的61.96%,占农民人均食品支出的157.83%;分散供养标准只占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0.66%,占农民人均食品支出的103.56。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各地市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的床位数都高于实际的集中供养人数,全省五保供养机构床位数为18.1万张,实际收养人数是16.2万人。部分地区服务机构规模过大,工作人员负荷重。多数地区供养机构的供养对象超过50人,工作人员人均服务对象均超过10人,且供养对象多为年老多病、残疾、行动不便老年人。
(三)农村医疗救助
2012年全省农村医疗救助人次数为685603人次,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1515482人。全年农村医疗救助支出57876.7万元,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10950.6万元。资助参合人均补助水平72.26元,农村医疗救助人次补助水平844.17元。医疗救助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救助的主要形式为资助参加新农合,真正意义上的大病医疗救助还比较少,人均医疗救助资金不足千元。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不足。近几年市县两级补助资金占到省级财政的60%,省级财政对医疗救助资金分摊比例低。管理体制不科学。医疗救助资金缺乏健全、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和渠道,救助资金没有设立专户管理及稽查审核制度,报销体制不完善,大病救助力度不够。市际互相报销体系未建立,报销程序复杂。
(四)自然灾害救济
(1)运行状况
①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地市、县级政府出台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了紧急救助应急响应工作机制。乡镇和村也制定救灾应急预案。②储备管理工作。11个县设立了救灾物资代储点。③把近期救灾与远期减灾、与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推进民生工程、创建“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县”相结合,做好灾区房屋重建。④健全社会捐助工作机制。全省共建立159个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和308个工作点。⑤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民政部门积极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派出工作组指导救灾工作,并筹措和下拨资金,用于粮食、住房、转移安置、衣被、疾病救治等。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救灾资金严重不足,中央资金所占比例较大,地方各级政府投入资金较少,社会捐助资金明显不足。二是救灾工作管理水平不高,亟需规范。救灾信息上报、灾害损失的准确评估、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和使用监督、灾后救助还需改进。三是救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滞后。基层人员不足,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经费短缺,手段落后。
2 创新安徽农村社会救助的发展模式
远期目标是建立城乡统筹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近期则是创新农村社会救助的发展模式,可通过:进一步优化各专项救助制度如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逐渐融合各专项救助制度如共享申请资料、统一管理机构、整合救助方式。
(一)优化单项制度设计
篇10
一、贯彻法律法规,规范卫生应急处置
应急法律法规是应急管理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宣传、贯彻、实施应急法律法规,有利于深入把握应急管理工作内在规律,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加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举办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张、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专题培训,组织《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题学习,对从事卫生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二、健全机构,夯实卫生应急基础
组织卫生应急工作专项调研,继续推进各县(区)卫生应急机构建设。重点加强仍未单独设置应急办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市、县(区)、业务单位纵横交织的卫生应急体系。认真贯彻《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职能,规范卫生应急职责,加强卫生应急业务技术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三、预防为主,做好卫生应急准备
认真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卫生应急准备。按照卫生部《*—2010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要求,认真抓好应急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医疗一线医务人员、各级卫生应急队伍的全员培训。组织考核型应急演练,着重考核卫生行政和业务机构的卫生应急能力。不断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卫生应急预案科学检验和动态更新修订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评估预测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发传染病检测技术体系,做好技术储备。。
四、着眼长远,落实卫生应急发展战略
认真落实卫生部《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调研,对比发达地区,找出差距,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推动我市卫生应急工作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战略研究,解放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全局,促进我市卫生应急工作科学、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人才与技术建设,重点加强应急管理、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等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建立我市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提高我市卫生应急管理、现场调查处理和检验检测能力。
五、加强督导,推进卫生应急工作
加强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工作的检查、督导。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实施5周年,对各县(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题督导。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评估,不断推进卫生应急工作开展。
六、重心下移,开展卫生应急基层工作
不断强化县(区)政府的卫生应急工作责任,加大基层卫生应急投入,及时协调解决人物财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完善“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和义务宣传员队伍。
七、联防联控,协调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继续加强与农业、林业、检验检疫、工商、交通、教育、气象、宣传等部门和周边市的协调合作,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