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3篇 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来源:化拓教育网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当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时候,我们必须做好心得工作计划,这样才能让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那么工作计划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3篇 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供大家赏析。

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1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展开,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积极走“教研与科研有效整合”、“研训一体化”的教科研道路,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抓住新一轮课题研究的契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一、强化管理健全和完善教科研制度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没有设立独立的教研科室,但我们有效地整合了学校的教研、科研、德研等各部门力量,设立了一个研训部门,同时具有教研和师训的职能,使学校的教育教科研及教师培训工作有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工作要充分地贴近教师、学校的课改实际,有效地提高广大学科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研训部门将借鉴外校先进经验,依靠民主科学的管理,修订《教科研常规管理条例》等制度。提高各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使教科研落实到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营造出人人从事教科研的优良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丰富学校办学内涵,使我校的办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强学习切实提升理论素养

  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教育理论学习。为了更好地通过教研、科研、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这学期我们将组织好老师用好《太仓市中小学教师研修手册》。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学习活动:

  1.结合新教育实验,继续开展好营造书香校园,读书伴我行活动。本学期,学校将着力建设教师的精神家园,开放学校阅览室,添置教师必读书籍,以满足教师所需。学校将开展相关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同时,结合各教研组业务学习时间,相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2.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深入讨论课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新对策,提高实施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实施水平。本学期将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引领老师们学习相关理论,并能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3.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课题组长引领导航作用,认真组织,定期开展以教改为重点的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学术沙龙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

  三、强化培训努力提高科研素质

  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培训的基础作用。在培训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程进行提炼,采用“研训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可以推动广大教师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有机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最佳发展。当然高效的培训首先要顾及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要,强化教师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的校本培训才有生命活力,才有后劲。

  1.积极鼓励教师在实践与反思的自我内化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项培训活动。做到学以致用,及时对课改实施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提炼成功的经验,寻求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快我校新课程发展建设步伐。

  3.加强教研组、年级组间协作、互动研究,鼓励每一位老师跨年级、跨学科与骨干教师、专家一起合作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开放课堂,大胆实践,增强研究的互动性。

  4.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排头兵作用,认真组织优秀教师上观摩课、示范课,直接与课改教师对话、讨论、交流、研究,促进我校课改的深入发展。

  5.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积极准备,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促使广大教师掌握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研究教育现象,高效地服务教育教学研究。

  6.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一方面组织开展教师基本力评比活动,另一方面给他们聘请名师,多提供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提供锤炼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

  四、优化方式逐步完善过程管理

  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对教学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过程对实践经验的升华和对理论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课题的研究和过程管理方面我们将做到:

  1.课题研究日常化,日常工作研究化。每一位老师要抓住新一轮课题研究的契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关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从困惑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课题。每一位课题组成员结合各自学科,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2.继续加强苏州市《构建阅读活动载体,营造农村小学书香校园》和《解放英语课堂时空,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加强过程管理,以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注重过程研究,能将实施情况及时进行定格分析,反思实施效果,提出更有效的策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能将日常教育教学中贴近学生的、最能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现象描述出来,进行理性分析,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3.课题研究特色化。上学期初我校申报了两个具有校本和地方特色的太仓市级课题《以龙狮文化为载体,加强队员素质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和《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都已立项,其中《以龙狮文化为载体,加强队员素质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已被列为太仓市重点课题。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应的课程论知识、课程理论,发动全体教师根据学校、地区的各种条件、各种资源,积极参与研究和实施这两个富有个性化的校本课题,通过研究逐步开展、形成校本课程。

  4.各课题组负责人严格按照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研究活动。特别注重平时研究,坚持教科研结合。一方面,课题组内成员坚持相互观摩各自组织的研究活动,认真分析课题研究进展中的得与失,共同讨论研究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注重及时记录研究过程(每一细小环节),可以是文字记载,也可以是音像画面,以追求研究的实效性、科学性。

  5.加强对课题研究经验的积累和反思,引领老师们在反思中提升科研素养。

  五、组织宣传大力推广科研成果

  1.积极维护学校网站建设,及时发布我校的科研信息到学校网站及太仓市的教科研网站,加强交流,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本学期将开辟学校电子教育文摘,一方面是为教师提供阅读和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为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搭建推介平台,切实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

  2.本学期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教科室将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市级以上有关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教科室对教师的论文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推荐至市教科室,力争做到参赛面广,获奖率高。

  3.完善教科研奖励、评价制度,推进教科研规范化管理。

  六、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教科研工作计划;

  2.课题组工作计划;

  3.进行师徒结对活动;

  4.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5.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比赛与投稿:

  省市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研究论文评比活动(太仓评比);

  6.08年上半年教师教育论文统计;

  7.苏州市规划课题《构建阅读活动载体营造农村小学书香校园》课题组活动:奥运瞬间感动、推广普通话征文征文比赛、我爱读书活动;

  8.教师、学生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上传与投稿。

  十月份:

  1.骨干教师展示课;

  2.教育随想交流活动;

  3.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比赛与投稿;

  苏州市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太仓市中小学体育论文评比;

  4.苏州市规划课题《构建阅读活动载体营造农村小学书香校园》课题组活动:重阳尊老活动、我是新队员活动、理想课堂在身边;

  5.苏州市规划课题《解放英语课堂时空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课题组活动:三年级英语书写竞赛;

  6.教师、学生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上传与投稿。

  十一月份:

  1.骨干教师展示课;

  2.教育随想交流活动;

  3.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比赛与投稿;

  4.苏州市规划课题《解放英语课堂时空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课题组活动:四年级词汇竞赛、五年级课本剧比赛;

  5.苏州市规划课题《构建阅读活动载体营造农村小学书香校园》课题组活动:珍爱生命,节约能源,构建和谐家园;

  6.教师、学生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上传与投稿。

  十二月份:

  1.课题研究论文交流会;

  2.教育随想交流活动;

  3.个人成长交流活动;

  4.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比赛与投稿;

  5.苏州市规划课题《解放英语课堂时空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课题组活动:六年级语法、阅读竞赛;

  6.苏州市规划课题《构建阅读活动载体营造农村小学书香校园》课题组活动:“毛虫文学社”展示评选校级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优秀随笔班级;

  7.教师、学生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上传与投稿。

  一月份:

  1.教科研论文征集与投稿;

  2.太仓市级课题开题;

  3.太仓市阅读之星、书香班级评比;

  4.教育随想交流活动;

  5.教师、学生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上传与投稿;

  6.做好教科研总结工作。

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工作要点和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读书活动为促进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快速成长为重点,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校的原则,努力探索各种教研方式,广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活动,积极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逐步形成以校本化教研科研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形成我校的教科研特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不断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再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新贡献。学校教研管理具有科学性、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科研课题的管理,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以科研促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3、加大对课题组活动的指导力度,做好新课题申报管理推进工作;组织课题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积累并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抓实课题实施过程,注重积累教科研成果;

  4、促进教师学科研究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及时向教师传递各级论文评比信息,认真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发动和撰写工作,加大论文的评比与投稿力度,力争在、省级主流期刊发表,充分展示学校的教科研成果。

  5、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区域交流共享,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

  6、加强各学科建设,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在读写、珠心算、少儿科技等方面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特色学校建设路子。

  三、主要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常规工作——保障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1、组织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2、组织开展各种类型课(教学研讨课、骨干教师教学展示课、青年教师过关课)的听评课工作;

  3、教学大练兵活动;

  4、每周领导推门听课工作。

  5、做好师培实训工作(包括德育联盟等活动);

  6、做好教育教学成果的收集、汇总等相关工作;

  (二)特色工作——三维一体,促进南小教科研和谐健康发展。

  1、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一维)

  (1)继续深入省重点课题《基于过程哲学的小学民间故事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融合省级项目《“三融”阳光群育文化建设》,组织教师围绕各个子课题申报相应的微型课题,深入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不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效的改进教学工作。

  大力强化“科研兴校”意识,牢固树立“常规保质量,科研上水平”的观念,紧紧围绕新课改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焦点、疑惑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有效地改进工作和教学,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2)带题研究,引导教师科研的意识与水平。教育科研是引导教师主动研究的过程,有效的教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本学期我们将引领教师进行带题研究——期初提出教育教学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期中围绕问题进行研究与资料收集,期末写出研究成果,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

  2、网络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二维)

  ⑴参加各学科网络研修主题活动,营造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网下与网上相结合、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⑵依托网络个人空间,鼓励教师把与教学有关的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外出学习心得体会、培训的感悟等通过空间或博客进行记录与分享。

  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将老师们“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

  3、读书参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三维)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校仍将深入开展师生阅读活动,让师生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本学期,教师自选书目阅读,期末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先分组交流,再推荐优秀教师全校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师美文诵读活动,学生方面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年级继续开展班级主题阅读活动,古诗文诵读大赛、讲故事大赛及课本剧表演赛等活动。通过阅读,使知识得以丰富,思想得以洗礼,文化得以积淀。

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3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坚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服务”,从研究视角和专业角度保障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进一步巩固研究共同体,催生更多专业研究成果。倡导真实的课题研究,让课题进课堂,使学生得成长,促教师会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践行“润育潜质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

  二、工作要点

  1、配合教导处,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与竞赛。

  2、深化课题管理,有计划开展在研课题的现场研究活动。

  3、组织参加各级论文评比。

  4、以各项规划课题为平台,积极实践学校“馨润”课程创建。

  5、以共同体推进论文写作提质增效。

  三、工作措施

  1、以责任制推进课题研究。学校目前共有6项研究课题,本学期要进一步强化课题主持人的责任、使命意识,明确主导地位,积极发挥课题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按计划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催生出更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纸质和电子两种媒介,督促课题资料的全面、及时、分类收集整理。

  2、规范课题管理,突出科研的实效性。牢固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路,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于教育教学。落实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正式立项的课题组,每两周必须召开1次例会,区级课题组每学期必须至少举行3次例会,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阶段研究小结等。各位实验教师要开展好课题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课题论文;各课题组必须要撰写若干教育叙事或案例,平时要做好研究实时记录,积累好学习文献、典型课例教案、评课表及其它相关活动资料。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从科室职能出发,积极稳妥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参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4、与相关出版单位联络,做好科研成果的传播。

  5、进一步落实教科研激励机制,根据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对在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等方面取得实绩的进行奖励,另外要大力争取上级专项奖励。

  四、资料建档

  1、制定奖励制度,优秀论文或案例推荐参加区、市级论文评比。

  2、整理一年来的各类教科研研究过程性资料以及各级教师教科研成果(包括发表、获奖、讲座等),按类别进行细致归类、整理,健全教科研资料的整合与管理。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2、指导各在研课题组制定学期研究计划

  四月份

  申报市区级立项课题

  五月份

  承办联盟校市区级课题现场会

  六月份

  1、开展课题研讨课。

  2、各项课题的中期交流、检查。

  七月份

  各项课题的学期末交流、检查、材料归档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教科研计划,重申学校各级课题管理制度。

  2、稳定课题研究团队,指导各课题组制定学期研究计划。

  十月份:

  1、强化研究共同体,落实相关论文撰写分工。

  2、开展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

  1、各项课题的中期交流、检查。

  2、需要结题的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以后,应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撰写成果报告。课题结题报告的形式一般为:研究报告、科研论文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音像制品或实物模型等。

  十二月份:

  1、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成果现场展示、汇报。

  2、课题论文的推荐发表。

  3、上报市区级课题结题材料。

  一月份:

  1、各级课题的资料汇总与小结。

  2、学校教科研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