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6篇)

来源:化拓教育网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篇一

通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会学习,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程参与。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凝练。最后,加强课内外结合,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出示自学提纲:

(1)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2)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3)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3)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4)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3)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二)学生质疑:

1、生为什么不用升?(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生,产生而后升起。

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2)配乐朗读。

(一)学生汇报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诗。(学生自备投影片,把诗中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背下了。

1、预习《绝句》,了解杜甫的有关情况,并搜集杜甫的诗。

2、选择作业

(1)把今天学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上。

(2)请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

红日

紫烟

瀑布挂前川

飞流

直下

银河落九天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篇二

狼和小羊

1 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老师今天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掌声欢迎他们.(贴图)

2、 谁来告诉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麽?

小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狡猾、凶残的狼,善良、温顺的羊,它们会发生什麽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本132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字,做到不加字、不丢字,遇到不懂的字音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并多读几遍.

过渡: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宝宝你会读吗?

2、检查字音

【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先自己读读,待会请你来读.)

谁来读,其它同学竖起耳朵倾听,待会请你做小老师来评评他读的怎麽样?【谁来评评?】你能比他读得好吗?请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小结并过渡:哇,真棒!我们不仅会认词语宝宝,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这是会学习的表现.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过渡: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拿好书快速地数数狼和羊进行了多少对话?(指名回答)同意吗?

3 细读课文、品读三次对话

4 默读课文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想想狼是怎样找碴儿的?说说你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 指名汇报7

过渡:同学们,学得那么起劲.老师真高兴!谁来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2 狼为什么要这么说?它说得对吗?【没错,狼的无理取闹就叫找碴儿,也是找借口】那应怎样读这句话.【指导读】

3 〖t范读

过渡: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它当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来读这句话.

1 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上游在哪个位置?】

我们再把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狼说的话,羊说的.话?【注意读出狼和羊的语气,其他同学读旁白】

②狼还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师生合作读三次对话(男女)

过渡:大家能读出狼和羊各自的语气,那能不能加上动作演一演它们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合作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并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愉快,演得最逼真!

4 演一演(小组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

指2个小组上台演,齐评议

小结过渡:大家真不简单,詹老师为你高兴.你们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演!

可是可爱的小羊糟了(请看大屏幕:演示狼扑向小羊)

五.延伸拓展

过渡:可怜的小羊怎样才能逃出狼口呢?请聪明的你帮小羊想个好办法,怎样才不会被狼吃了?【谁来说】

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麽话想对狼或小羊说的?

六、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倾听了狼和小羊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詹老师为你们高兴!也代表狼谢谢你们为他提出了那么多善意的忠告,代表小羊谢谢你们为它想了这麽多的好办法.

请聪明的你,接着写写狼和小羊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篇三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7自然段。

4、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3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读懂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说出词义。

3、词句训练和朗读、背诵的训红练,学习按全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意

2、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

3、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

一、引入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a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划出来,按要求自学。b想一想:课文写了谁,游览了景山公园哪几个景点?用记号标出。

(2)交流自学结果:指名试读课文,评议、正音。特别注意多音字“拾”在“拾级而上”中的读音,“累”在“果实累累”中的读音,以及“禁”在“紫禁城”中的读音,让学多读几遍。注意生字“压”与“庄”,“伐”与“代”的`区别。

(3)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说说课文写了“我们”游览了景山公园的哪几个景点。(景山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本课作者以地点变化写游览的经过,可以参考表示地点的词语分段。让学生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再分段。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四遍

1、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3、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

抽读一些生字,回忆课文的分段,按什么分。

二、新课

(一)阅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你能不能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

默读课文,把具体描述“万春亭”和“大花坛”的句子用“-------”划下来,认真读一读。

(二)阅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的第1句话可以省略吗?写了它有什么好处?“果实累累”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出示一段话:

果园里的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在微风中摇动,一只只苹果又红又大,大柿子沉沉地挂在枝头。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几句话相似?你喜欢哪一段话?(可以说喜欢的理由,也可以用朗读表示)

用“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三)读第三段(第3—7自然段)

请学生用各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去理解“拾级而上”、“举目眺望”、“尽收眼底”的意思。

再让学生填空

()楼房()厂房()立交桥

理解“屹立、淡雅、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回忆全文的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指导完成部分作业。

2、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各段的段意

二、指导朗读、背诵

1、请学生自己选一个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自然段朗读。

2、抽读,师生评议。

3、以各种形式齐读。

4、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三、指导完成作业

学生自己提问(你认为比较难的题目),可以由同学帮忙解答。

四、回忆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引导学生用上方位词(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篇四

本文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编入散文诗集《野草》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亲情的`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积少成多,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另外,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亲情,创设一个对话情景,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完成角色互换,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高

总之,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1、整体感知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

1、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2、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

《三月三》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篇五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第7课。(板书课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小学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的语文教案完整版篇六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 感受语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1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学们想听吗?(讲述故事《虚度的日子》)同学们,你倾听出了什么?谁能告诉我?

(浪费时间,不再回来)

你说的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庆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关于时间的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你来告诉我,读了几遍课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读完了,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的怎么样?()

你说的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谁能说一下?

4、小结: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的出自己的体会。收获真不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

师范读(配乐朗诵)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走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

非常好,能体会散文的意境,诗一样的语言。

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句子

b、词

c、段落

读第三段,你觉的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又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4、小结:

同学们做的真好,能做到边积累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的匆匆。作者又发出怎样的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决定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

对,不能。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

(补充《时间布》)

2、老师寄语:

时间的宝贵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吧!

3、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