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钉马掌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马作为农村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服务运输和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人们往往在上面钉上一层“U”形金属(往往是铁)用于保护,故又称“马蹄铁”。儿时天真无邪的我,在哥哥的带领下,总爱跑到农业社里,去观看成群结队的马、牛等牲畜,当然最感兴趣的事情是就是看钉马掌了。印象中在宽敞的院子里,有两个木桩立在那里,顶端一道横梁,猛然一看像是搁在足球场上的门字型球门,钉马掌的师傅,就像那个活跃在门内的守门员。当人们把马牵到系着厚厚粗帆布围裙师傅面前的时候,但见他利索地把马栓在木头架子中间,用皮带固定好,为的是防止牲畜不老实和踢咬伤人。准备工作做好后,他靠紧一根桩子,身体呈骑马蹲裆式,撩起一条马腿,顺手放在早已准备好的高木凳上,拿出钳子把已磨损坏的旧马掌撬去,一一拔净上面的旧钉子,拆下旧马掌,此时马往往是一付陶醉的样子等在那里,师傅不慌不忙地用一把刀具抵紧腋下,用肩膀发力,轻轻地把马蹄子上残留的老旧角质和不规则的部分切掉切平。当看到马腿扭动挣扎时,以为马被刀子铲疼了,心里在替那匹马难受呢,于是转身看看围观的人群,人们都是面色平静地在观望着,揪着心开始放了下来。党马蹄削的差不多了,师傅便拿出随身携带的马掌逐一试着,找到适合尺寸的以后,他拿出含在嘴里多时的马掌钉,轮起锤子就钉,“当当”的声音很大,此时哪里像是钉马蹄,看上去分明就像在钉一块木头。尽管这样,他每钉一下,的脚心就痉挛般地疼一下……当四个蹄子分别钉完后,师傅站起来,挺起腰板,握着双拳在两肋间轻轻地敲打着,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那削下来的马蹄角很硬很臭,据说是一味中药,也有说埋在花底下可以当肥料的,用它来泡水可以浇花的,自然被村民打扫干净后带回家中了。那钉上铁掌的马儿,走起路来特别有精神,尤其是走在石板或水泥硬化路上,铁掌踏撞石板发出清脆悦耳、响亮的“哒哒哒……”的响声,给人们传递了它们过街的信息,成为了乡间一道让人回味不绝的打击乐曲……

如今,各种运输机械早已代替了马车,耕地种田也都实现了机械化,钉马掌这一行当也逐渐从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在城市的大街上,到骏马都能被当作新闻,这钉马掌的功夫活儿,见到过的恐怕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