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3篇(小学美术说课内容)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3篇(小学美术说课内容),以供参阅。

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1

  一、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营造宽松自由,热烈紧凑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学生在掌握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本课从课题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活动的方式等都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协作的精神。

  全课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指导——游戏表现——赏评启示四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

  教学的第一环节,首先用亲切、简短的师生交谈,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探究兴趣。接着看蚂蚁的录像,使学生对蚂蚁的形体特征有所了解,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然后画一画,描述、记录蚂蚁的长相。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积累了对蚂蚁的一点感性认识,进而利用形象直观的CAI课件,与自己感受的“活蚂蚁”进行对比,理性、科学地认识蚂蚁的外形与结构,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增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师生有声有色的范画,指导学生学习蚂蚁动态的表现。

  组织孩子们开展集体游戏和表演活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同时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与表现蚂蚁搬家的情景,让学生的体验有情趣,美术课堂生机勃勃。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相互合作的愉悦。

  赏评启示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合作是否融洽,想象、表现是否大胆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并通过集体欣赏的方式自由交流,引发思考,从蚂蚁搬家的故事里得到启示与教育。

  二、说课稿

  一、教材研究

  (一)课题传递的信息

  1、蚂蚁搬家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认为,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师生一起愉快地、娓娓地述说她的过程。

  2、这个故事体现了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意深刻。因此教学环节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德育的暗示作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活动的方式采用小组或集体合作为宜。

  (二)教材引发的思考

  1、本课是一节表现性绘画课,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表现。

  2、学习蚂蚁的造型表现方法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及动态的表现。

  3、创设好情境,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生动、有趣的蚂蚁搬家的情景。

  4、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如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交流表达能力等。美术说课稿  (三)教材的把握与处理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

  情意目标: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开展“蚂蚁搬家”的集体美术创作活动。教学通过组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有关蚂蚁搬家的活动来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启发学生把想象的“蚂蚁搬家”情景用绘画语言大胆地表现出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表演进行蚂蚁搬家的行为模拟,同时展开学习讨论来实现难点的突破。

  4、教学环节

  (1)观察比较:了解蚂蚁的外形与结构。

  (2)讨论指导:学习蚂蚁动态的表现。

  (3)游戏表现:展开蚂蚁搬家情节的大胆想象与表现。

  (4)赏评启示: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二、教法与学法

  (一)本课较多地通过教师的演示(比如录像、动画、音乐等),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二)谈话与讨论法结合。教师提出富于思考的问题,由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三)通过一些实践、表演活动,如扮角色活动,让学生以体验、表现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交流。

  三、主要的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电影、动画、游戏、表演、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蚂蚁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通过动画、音乐、表演等设置蚂蚁搬家的情境,整个教学就象在讲述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2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 、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小学美术说课稿 狮子大王 人教版一年级,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快乐的人》一课是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四课,本课教学以“快乐的人”为主题,通过观察,分析人体的多种优美姿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材料是各种线或铁丝,这主要靠平日的收集,在本环节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养成对生活中多种废旧材料再利用的能力。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生活中的线材多种多样,电线、铁丝、铜线、漆包线、麻绳、纸绳等历数不尽。运用这些废旧的材料再创作,学生们的兴趣很高,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立体的人物造型,对盘、缠等不同的表现方式也刚接触,对人体的比例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对于这样一节造型表现课,学生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质的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进行快乐的人的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材作品带给人的美感。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入,激情引趣:

  这一环节,我先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把同学们带到多媒体教室来上课;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气馁,因为我想:这是生活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要积极面对。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来评价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引出课题:快乐的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我们要积极面对永远做一个快乐的人。

  (二)领悟认知,质疑解难:

  我先问同学们,哪些活动会给我们快乐?快乐时你又会怎样做?这时同学们都能说出很多快乐时的动作(唱歌、跳舞、拍手笑、骑车、滑雪、做游戏、荡千)紧接着出示快乐时的图片,初步让学生体验快乐时动态的美感,出示奥运会的会徽,是让学生体会肢体语言的魅力,出示奥运火炬手、刘翔赛跑的图片与相应的线造型图案,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了解了先造型人物的造型特点,通过欣赏图片与作品的联系,使学生感知简化、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

  (三)反思总结,巩固升华

  在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努力感受快乐的意义,巩固肢体语言在生活中特有的表达意义。

  六、说反思:

  在学生欣赏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什么样的作品需要装饰,什么样的作品不需要装饰就已经很完整了,这样菜不至于在制作的过程中没完没了的去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