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勺大米教案5篇

来源:化拓教育网

教案的有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案内容的实际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勺大米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勺大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画面理解儿歌内容,并有节奏地念唱儿歌。

2、引导幼儿了解井冈山革命传统的由来,鼓励幼儿了解家乡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片:红米饭、南瓜粥、炒茄子、炒野菜。

2、教学挂图。

3、 幼儿用书、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红米饭、南瓜烫、炒茄子、炒野菜的图片,请幼儿欣赏、辨认。

(1)逐一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菜名。

教师:图片上的是什么菜呀?用什么做的?你吃过吗?

(2)由四样菜引出儿歌。

教师:娃娃特别喜欢吃这四样菜,每次都吃得精光,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欣赏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2)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听到的儿歌中的内容。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

(3)教师边朗诵边指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请幼儿跟着教师边看图片边朗诵儿歌。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儿歌,看看你记住了什么。

3、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1)请幼儿讨论井冈山革命传统的由来。

①、教师:你吃过儿歌中说的东西吗?味道怎么样?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吗?

②、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了解井冈山革命传统饭的由来,培养爱国情感。

(2)根据图片学习、记忆儿歌。

①、教师:现在老师做大喇叭,小朋友们做小喇叭,看着图片一块来学这首儿歌。

②、引导幼儿边看儿歌边看图片边小声跟着老师学习儿歌。

③、引导幼儿大声朗诵儿歌。

教师:现在老师做小喇叭,你们做大喇叭,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儿歌。

(3)教师将已经记住的儿歌内容图片藏起来,幼儿朗诵儿歌,检验学习效果。

教师:你哪句儿歌不用看图片就会说了?我把图片藏起来,看看大家会不会说儿歌了。逐步将图片收起,直到图片全收起来幼儿也能独立朗诵儿歌。

勺大米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米饭是被认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小朋友几乎每天都要吃,因此设计这样一个粘贴米饭的活动,既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幼儿帮助娃娃做饭吃的情感感知,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并且通过学说短句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加粘贴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用胶水来粘贴米饭,感受活动中的快乐。

3、学说短句:“白白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

将胶水涂抹在一次性盘中,然后将米饭粘贴到碗里。

四、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一次性盘子胶水音乐抹布用餐巾纸做的米饭拿盆装好

五、活动过程

1、情感感知:激发

幼儿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

情景表演:以哭声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指导语:“谁在哭呀?哦!原来是娃娃。那么我们来问问娃娃为什么哭呀?”

对话:“娃娃你怎么哭了?”娃娃说:“我饿,我要吃饭。”

老师:“哦,原来娃娃是肚子饿了,要吃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她吧!”

2、老师示范:

出示一个一次性盘和小球(用餐巾纸做的米饭)

师:“这只盘里有米饭吗?”

幼儿:“没有!”

师:“那我们就来烧米饭好吗?要烧饭呢要先放水(在盘里涂抹胶水),然后再把米宝宝粘到盘里。——烧米饭,烧米饭,烧好米饭香喷喷。”一边念一边粘。

3、幼儿开始粘贴:

“下面我们小朋友也来学学烧米饭!”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贴好后请小朋友用抹布擦手。

师:“米饭烧好了,请小朋友闻闻米饭香不香?”(老师做闻的样子——真香!)

4、学说短句

师:“看我们小朋友多能干啊,一碗碗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都做好了!”

指导幼儿说“白白的,香喷喷的米饭。”

活动评价:小朋友真棒,小朋友真能干!

5、给娃娃送米饭。

师:“娃娃吃饱了,不哭了,真高兴啊!让我们和娃娃一起跳个舞吧!”

6、活动结束。

六、特色体现

1、体现趣味性和生活化的特点。

2、将感知、操作等形式结合起来,不仅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也在情感上得到美的熏陶。

3、老师的示范、参与和指导,体现了师幼互动的原则。

勺大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将白色皱纹纸撕下来、搓圆、粘贴在饭碗上。

2.通过讨论、示范和实践,练习搓圆技能。

3.能够大胆操作,体会手工活动的乐趣。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画好碗状图形的有色纸人手一张。

2.每组一份白色皱纹纸、两份浆糊、抹布。

3.两个范例(空和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学习制作:香喷喷的白米饭

1.教师示范操作方法(出示空碗范例)先拿一张白纸,撕一撕、捏一捏、蘸一蘸、贴一贴就行了,谁愿意来试一试啊?碗里要装满香喷喷的白米饭哦。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在轮廓线内制作,尽量不要把浆糊抹在桌子上和身上。

(三)展示作品,教师小结

1.作品展览,幼儿相互参观,比一比谁做的大米饭最好。

2.幼儿拿着自己做的白米饭喂给爸爸妈妈吃,并练习说:爸爸,妈妈,我请你吃大米饭。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勺大米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揉团和粘贴的基本方法。

2、愿意用白色皱纹纸揉成团,粘贴成一碗白米饭。

【活动准备】

1、每组两筐白色皱纹纸,两盘浆糊和两块抹布;

2、宝宝用书人手一册;

3、范例大碗一个。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宝宝吃饭》,引出主题。

教师(边翻书边讲故事):吃饭了,宝宝跑来跑去。他一会儿……奶奶来了,对宝宝说:“都怪你自己不好”。后来,宝宝愿意变好了,我们给他做一碗白白的米饭好吗?

2、出示范例,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师:这是一个大碗,这里有许多白纸,怎样变出一粒粒的白米饭呢?让宝宝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示范揉团一用纸团沾浆糊——将纸团贴在碗里。

3、宝宝操作活动《一碗白米饭》。

宝宝搓纸团,贴在宝宝用书的大碗上,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宝宝在大碗里贴许多米饭,让碗装得满满的。

4、展示宝宝的操作材料,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5、师:宝宝说:“谢谢宝宝给我做这么多香喷喷的白米饭”,宝宝还说“我们一起来吃饭吧!”

6、教师带领宝宝一起念儿歌《白米饭》。今天这一活动我分两次进行。

第一个活动是让宝宝学习揉纸团。在学习过程中宝宝基本能运用老师教的技能练习,只是宝宝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善,多数宝宝不肯自己动手搓,要老师不断提醒和鼓励才动一动。

第二个活动重点学习粘贴,宝宝第一次接触胶水,我重点示范了蘸胶水的方法。可是在活动中许多宝宝根本不按老师的方法,拿着纸团直接按在胶水里。

勺大米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将纸屑(或泡沫屑)均匀的洒在涂有浆糊的地方。

2.学习自己收拾桌面,将多余的纸屑或泡沫屑放入操作盘。

3.能够大胆操作,体会手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好碗状图形的有色粉画纸人手1张。

2.白色蜡笔、浆糊、碎纸屑或泡沫屑若干。

3.小动物若干(图片或玩具),白米饭1碗(可用泡沫屑做)。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动物幼儿园开学啦,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是哪几位新朋友?有几位?(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白米饭:噢,有那么多新朋友上幼儿园!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幼儿园里只准备了一碗饭,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想了很多好办法,有的小朋友还想做一碗白米饭送给他们,你们想不想呢?

2.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并将书活动要求,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白米饭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形象描述。

教师:白米饭在碗里堆得高高的,一粒一粒的。

·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和画好的小碗,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大米饭装进碗里不掉下来呢?

先按幼儿想出来的办法加以尝试,然后引出新方法。

教师讲述活动要求:用白色蜡笔画出满满的大米饭的外轮廓线,然后再轮廓线内涂上浆糊,把纸屑或泡沫屑均匀的洒在浆糊上,要让每个地方都撒到。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米饭轮廓线。(有的高高的,有的平平的,有的是被吃掉一大口的)

引导幼儿在轮廓线内涂满浆糊,均匀的将纸屑或泡沫屑撒在有浆糊的地方。

教师:尽量不把材料弄到地上和自己的身上。做好大米饭后,将桌上的纸屑放进操作盘中。

4.在自由参观、游戏中结束活动。

作品展览,幼儿相互参观,比一比谁做的大米饭最好。

幼儿拿着自己做的白米饭喂给小动物吃,并学习说:“xxx,我请你吃大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