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老师代表讲话稿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文章简短,语言朴素,然而意蕴深刻,显得有些厚重的生命话题本是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理解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应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这一难点,在这一节课中,在冯老师的班级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思维火花碰撞后闪耀的晶莹美丽的火花。这是第一点。比如说,“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的仅仅是生命的力量吗?还有什么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学生的回答是精彩的:“是它活下去的决心!”“还有它繁殖下一代的愿望!”“我们听到了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学生说,“那是一只热爱生命的飞蛾,是一只为生命而挣扎奋斗的飞蛾。”如果不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如果不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学生的思维又怎能如此活跃呢?当然,本文最重要的句子是在第三个事例上,冯老师的螺旋还未旋到,相信有了这一节课如此扎实的铺垫,学生对杏林子说的对自己负责的话,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话,都完全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很好地完成下一课时的教学。
而这一难点的轻松解决,得益于冯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那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设计,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而这相扣与递进之间,过渡却又是那么自然。冯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话说生命,即初步学习课文,概括课文三个事例,二是读懂作者的思考,三是回到前面两个事例,以多种方式感悟理解飞蛾与瓜苗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第一个事例主要以师生对话、读书的方式去理解感悟,研读第二个事例时,冯老师改变了教学策略,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立即感悟瓜苗的顽强生命力,这又是一个精彩之处。
第三点,冯老师的教学语言精练优美而富有激情。听冯老师的课,如同看一出精彩的戏,很能让人入戏,除了因为她巧妙的教学设计之外,还因为她的语言。无论是过渡语、评价语、还是引导语,都是个性、激情而艺术的。
另外,冯老师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提高,冯老师对教材的解读非常独特到位,真正走进了杏林子的生命之中。
冯老师的课有很多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也通过这节课的展示,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上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语文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人,是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但这又谈何容易?在第二个事例的朗读指导上,学生的朗读还不能完全达到教师的要求,学生的感悟也不够到位,于是就出现了类似于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