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的教学反思总结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课文有些语句表述的事物直观性强,教师可以将文字描述的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紧密地与语言联系起来,使学生头脑里出现二者合一的形象。可先让学生观察电脑画面,然后对着画面描述,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理解了词句,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例如:在学习《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时,在让学生看图交流:“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这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对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农村这一说法发生了异议,他说以前他去过一个农村亲属家,那里根本没有楼房,而这幅图上有一座漂亮的大楼,所以不应该是农村,应该是市郊。对学生发现的这一问题,我没有简单地给予答复,而是表扬了这个有着求异思维的孩子,并把问题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来争论,自由探究,同时教师因势利导将旧农村与新农村进行了对比,通过同桌交流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了农村的变化。在争论、探究、交流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如果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被调动起来,他们将会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索活动。要怎样激发这种欲望和勇力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质疑,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形成探索的动机。如:儿歌《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中,在学生初读了课文之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找出文章中的疑难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四人小组内自由探究、交流,并通过合作,寻求问题的最佳答案,最后展示学习小组自学成果。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以热情的期望,用激励的语言,激发他们探索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人人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