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帮扶发言稿范文

来源:化拓教育网

  :

  今天能在这里发言,不是因为我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具备怎样的心得,而仅是因为我们都是语文老师,我们学校似乎有一个传统,那就是需要教师代表发言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语文老师,我觉得这是一种偏见。

  偏见作为一种认知偏差,在生活中几乎避免。例如我们总觉得年轻教师似乎不如年长的教师稳重刚健,其实未必,孔子就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0年前我也曾像各位一样年轻,甚至比你们还要年幼,因为我读书早,21岁就大学毕业,第一次走进课堂是左顾右盼茫然而不知所措,有一次我去上课,高三文科(9)班的走廊上齐刷刷的站了很多学生,我走过去的时候感觉就是阅兵一样,当然我是兵,那些高三学生才是首长,后来学生告诉我说她们是来检验我是不是帅哥的,那件事情之后我突然明白,原来教育这个行业靠颜值也能立足,开个玩笑。其实我想说的是,喜新厌旧是人的本能,这是你们的先天优势,你们一颦一笑就能让学生开怀,我们即使在讲台上手舞足蹈搔首弄姿也未必奏效,甚至学生还会说:“这个大叔真油腻”。

  另一个偏见就是我们要比你们更有教育的智慧。其实这是混淆了经验与智慧,智慧并不必然依赖于经验,而经验无非是熟能生巧。巧是什么,巧是捷径,是追求事半而功倍,而教育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因为人的成长是铁杵磨成针的过程,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何况熟往往不是生巧,而是生“油”,一味依赖经验就会形成路径依赖,形成工作范式,成功了就叫风格,不成功就是套路。而教育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时间一长就会失去陌生与新奇感,这是不利于创造与进步的,因而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因为对于我自己来说,如何打破经验的束缚,恰恰是我需要向各位年轻教师学习的。对于你们来说没有经验,难免要走一些弯路,但没有经验意味着没有包袱,可以不断试错,这正是大家的优势所在。

  因而我认为师徒结这种中国传统式的教育形态,其价值并不在于单向的知识或技能经验的传授,而是一种碰撞,一种双向的交流,只有在碰撞中才能生成智慧,也只有在交流中才会达成共识,从这个层面来说,我既是师傅,也是徒弟,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但不耻下问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养,我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别人的成长中去烛照我自己,毕竟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我其实也是一位新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