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

来源:化拓教育网

  近年来,随着""意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觉醒,不经意中,我国已迈上了社会主义宪政之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维护、自觉遵守和实施的风气和习惯,就此,如何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作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下面我主要谈谈文化的构成因素 。

  文化是一个整体,是构成文化的各要素的有机结合。文化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文化的认知、文化的评价和文化的情感。这三大要素是依据主体对文化的认识深度、认识角度而区分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1、文化的认知要素

  法律认知是人们对法律内容、形式、运行、法律性质、作用等法律现实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分和联系的感知和认识。文化的认知,解决的是事实判断问题,是主体对于文化是什么的回答。文化的认知,包括认识和感知两个层次。

  文化认识是人们对的理性认识,其认识主体一般具有知识,是对规范和实践比较深刻的反映。文化感知是人们对的经验型知识,它往往因人而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公民的文化认识结构也存在不同。一般来说,与现实生活、政治实践联系越紧密,的深入程度越高,人们的认识程度也就越高。同时,人们参与生活的程度,接受普及的程度,接受教育的水平都能影响人们对文化的认知。

  此外,文化的认识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公民对的认知大多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有时候还只停留在表面上,实施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有机的体系,可操作性还不强,等等。

  2、文化的评价要素

  文化的评价指人们对各种现象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排序。它要解决的是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文化的评价反映了主体对认识的价值取向。诸如我国1975年、1978年同1954年相比较是不是一种倒退?对于宪政而言,民主、法治、哪一个价值更高?哪些权利应该上升到由保护?自由、正义、安全等价值在不同国家的排位有何不同?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文化的评价。

  文化的评价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任何规范、制度都是特定价值观念的体现,规范中都隐含着一套价值准则。例如,美国的规范是西方自然权利、自由、正义等价值观的体现。因此人们对的评价,也是一个体现本身价值的过程。每一种类型的文化都有其独特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各有独特的评价取向。日本现行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和平主义条款,这反映了战后的日我们对和平的选择与向往。我国1975年具有很多"极左"的东西,是由当时政治形势所决定。因此,随着时间、地点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文化的评价取向、价值排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3、文化的情感要素

  文化的情感是指与现象的情绪体验,是在认识和实施中形成的普遍心理。情感要素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社会的制度选择。例如,公民对权利观念能从心理上得到认同,那么每个人就会关心自己的权利是否得到保护;如果意识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牢固的积淀,那么就会关心哪些行为、哪些情况是违宪,公民或在实施法律行为时也会考虑到是否违宪;又如,英国公众对议会至上的认同,早已超出制度上的设计,而是一提到立法机构就会引发这种情结。

  文化的情感要素是长期形成的,并且呈现隐潜状态,它深深影响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法律传统有相近之处,法律传统表现在规范和制度方面的不多,而更多的表现在民众心理方面。例如我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厌讼"心理,一直到现在还有表现,可见情感要素是文化结构中最稳定的部分。当然,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文化特性不同,也会导致情感要素的差异,例如美国国会可以对总统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让总统到国会质证。这种行动对美国公民来说很正常,但对于一些阿拉伯君主制国家而言则是无法想像的。因此,即使是面对同一事件也会导致情感的差异。

  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政文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前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历史传统和现有经济状况的中,通过民主实践,积极改革,不断进取,需要全民族、全社会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