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人的生命或者燃烧,或者腐烂。我要让有限的生命燃烧,为党的计生事业奉献最后的光和热”。这是共产党员、泰兴市河失镇赵杜村计生员黄丽华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五一”前夕向党组织坦露的心声。
今年46岁的黄丽华,高中毕业后曾在村里当了20xx年的“孩儿王”,一年五六千元的收入,两个假期,工作相对稳定,而且还能照顾到家,在农村来说日子也算过得滋润。1990年9月,组织上找她谈话,让她担任村专职计生员。消息传出,亲朋好友一致反对:当计生员,一年仅有两三千元的补贴,收入低不说,这项工作得罪人,招人嫌,365天没完没了。但黄丽华说:“人要有一点追求。既然组织上信任我,我就要服从组织决定,把计划生育工作干好,”正是在这一朴素的信念支撑下,赵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跨入了全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行列。
20xx年8月,适逢河失镇创建计划生育示范镇进入迎检阶段,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黄丽华隐隐感到胸部不适,丈夫劝她到医院检查,她坚持忙完迎检工作再说。然而,病魔无情,最终将她击倒在工作岗位上。医院一检查:乳腺癌中晚期,需立即手术。在她住院手术的半个月里,村里的育龄妇女一拨一拨的自发前往看望,有的人哭得泣不成声……
村民黄秀娟流着泪告诉记者:我结婚3年不孕,苦闷至极,是丽华大姐不厌其烦,耐心开导,解开了我的心结,并多次陪我寻医求药,最终让我添了个胖小子。
村民王桂华说起丽华大姐的帮助充满了无限感激:前年我结扎后意外怀孕,需到医院手术,可丈夫又不在家,是丽华大姐冒着大雨驮着我到医院,楼上楼下办手续,除垫付手术费外,还为我买了200多元的营养品。
陆其英是从云南嫁到赵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根据现行政策,子女的民族属性可随父也可随母,但子女如果是少数民族,同等条件下中考、高考会给予一定的照顾。陆其英希望女儿民族属性随自己。“是丽华大姐说服我的家人,帮我写了申请、打证明,并陪我到市有关部门办理了女儿民族属性变更手续”。
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其实,正是黄丽华这样一个不显眼的“铺路石”,夯实了党计划生育的国策基础。
术后,组织上从现有村干部中给她配备了一名助手,让她安心休养,可她总是放心不下工作。一年两次的集中性随访服务,她在家里用电话一一通知村里的近700名育龄妇女,服务工作也安排在自己家里进行。她说:“这样便于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外出育龄妇女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黄丽华从实践中摸出了管理窍门:最迟的农历大年三十要回来,最早的过了正月初三就出去。因此,这两天家里天大的事她都不问,对外出育龄妇女逐一走访、见底、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今年她也是如此,只是过去是自己骑自行车走访,今年是由丈夫驮着走访。许多外出育龄妇女眼含热泪:“丽华大姐,你放心,我们不会为你脸上抹黑……”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黄丽华坚持按原则和政策办事,让群众口服心服。去年底,她娘家的叔伯婶婶找到她: 对照政策,女儿出生年月仅仅相差一个半月,恳求她照顾一下,被她当即予以拒绝。黄丽华说,一人面前失去原则性,众人面前就会失掉说服力。而对符合政策的对象户,她则千方百计帮助落实。十组的徐祝芳,精神不正常,常年流浪在外,唯一的儿子招婿他乡,妻子也早已改嫁。对照政策,他属奖励扶助对象。黄丽华拖着虚弱的身体,四处寻找,并拜托四邻八乡的同行留意徐祝芳的迹象。最后,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流浪在外的徐祝芳,黄丽华陪他拍照片、领身份证,帮助他完善相关材料,落实了一年600元的奖励扶助。
黄丽华就是这样与“死神”赛跑,继续默默无闻奉献在计划生育第一线。她家一位在苏南办厂的亲戚了解她的身体情况和收入情况后,主动提出:到厂里帮助接接电话,查查岗位纪律,一个月开1800元工资。黄丽华婉言谢绝:“钱对我来说,意义已不大。我要为党的计生事业奉献最后的光和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