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太学的词语是什么

太学的词语是什么

来源:化拓教育网

太学的词语有:太上皇,滓秽太清,倒持太阿。

太学的词语有:文致太平,滓秽太清,阿斗太子。2:繁体是、太學。3:结构是、太(独体结构)学(上下结构)。4:注音是、ㄊㄞˋㄒㄩㄝˊ。5:简体是、太学。6:拼音是、tài xué。

关于太学的成语

太平盛世  阿斗太子  太山北斗  学书学剑  太上皇  文致太平  天下太平  太平无事  太上无情  太仓稊米  

太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东汉太学大为发展,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参见“大3学”。引《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贡入太学肄业。”

二、词语解释

太学tàixué。(1)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太学[tàixué]⒈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例观太学。——《后汉书·张衡传》诸生学于太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君则在太学。英thehighestseatoflearninginancienttimesinChina;基础解释: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三、网络解释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综合释义: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东汉太学大为发展,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贡入太学肄业。”参见“大3学”。汉语大词典: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东汉太学大为发展,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贡入太学肄业。”参见“大学”。国语辞典: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太学[tàixué]⒈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引《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辞典修订版: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其他释义:中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开始设立。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关于太学的诗词

《大雪与同舍生饮太学初筮斋》  《次韵太学黄博士冕仲同考试作》  《送杜时可归太学》  

关于太学的造句

1、随着台上老者出了第一道题目,台下挤成一堆的太学学子和洛阳才子们开始闹哄哄地琢磨吟诵起来。  

2、后来受业太学,博通经籍,因落魄无依,不得已至上林苑中替人牧豕,偶然失火,延及邻居,当即过问所失,用豕作偿,邻主人尚嫌不足,乃愿为作佣,服劳不懈。  

3、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不仅创建太学,而且也确立了汉代的选举制度。  

5、十七岁时游太学,见石鼓文,就开始为金石之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