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权宜之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权宜之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来源:化拓教育网

权宜之计的词语解释是:亦作“权宜之策”。权宜之计[quányízhījì]⒈亦作“权宜之策”。基础解释:权:暂时。宜:适宜。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权宜之计的词语解释是:亦作“权宜之策”。权宜之计[quányízhījì]⒈亦作“权宜之策”。基础解释:权:暂时。宜:适宜。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拼音是:quán yí zhī jì。 简体是:权宜之计。 注音是:ㄑㄨㄢˊ一ˊㄓㄐ一ˋ。 繁体是:權宜之計。 词性是:成语。

关于权宜之计的反义词

百年大计  长久之计  

关于权宜之计的成语

权宜之计  兼权尚计  冤家宜解不宜结  将计就计  权宜之策  宜室宜家  兼权熟计  宜家宜室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宜嗔宜喜  

关于权宜之计的近义词

权宜之策  缓兵之计  

关于权宜之计的造句

1、瞄具偏右配置,人的头颈就要歪过去才能瞄准,于是就权宜之计地把颈向右歪,“歪把子”冠名由此而来;三是导致了操的别扭和麻烦。  

2、助纣即为虐!你可知护得这财主一家周全,任他胡作非为,便有千万家百姓的日子难以周全!大丈夫贫贱不移其志,甚么权宜之计!  

3、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4、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都是权宜之计。  

5、韬光养晦只是权宜之计,不是大道王道,只可适可而止,不知权变,死抱着不放,只会造成国家利益更加重大的损失,自身形象的日益贬斥。  

关于权宜之计的词语

宜喜宜嗔  宜兄宜弟  左宜右宜  权宜  宜君宜王  宜颦宜笑  宜室宜家  权宜之策  宜远宜繁  宜烟宜雨  

权宜之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亦作“权宜之策”。为应付某种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引《后汉书·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清冯桂芬《借兵俄法议》:“用夷固非常道,不失为权宜之策。”徐懋庸《鸡肋》三:“食盐官卖,屯田国有,只是战时足食的权宜之计。”综合释义: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汉语大词典:亦作“权宜之策”。为应付某种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后汉书·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清冯桂芬《借兵俄法议》:“用夷固非常道,不失为权宜之策。”徐懋庸《鸡肋》三:“食盐官卖,屯田国有,只是战时足食的权宜之计。”国语辞典:因应某种时机而暂用的计谋。权宜之计[quányízhījì]⒈因应某种时机而暂用的计谋。引《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叫你去,不过权宜之计,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反百年之计成语解释权宜之计辞典修订版:因应某种时机而暂用的计谋。《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叫你去,不过权宜之计,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辞典简编版:因应某种时机而暂用的计谋。 【造句】暂时歇业只是权宜之计,只要时机好转,马上复业。成语词典版:01.《后汉书.卷六六.陈王列传.王允》:「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源)02.《晋书.卷五六.江统列传》:「此盖权宜之计,一时之势,非所以为万世之利也。」03.《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他也着急,恐怕我来回话,姐姐不信,疑是一时权宜之计,哄上轿的说话,故此拿出这戒指来为信。」04.《明史.卷八三.河渠志一》:「今秋水洊至,横溢为灾。权宜之计,在弃故道而就新冲;经久之策,在开泇河以避洪水。」05.《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叫你去,不过权宜之计,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06.《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货志三》:「万一嬴绌不齐,惟有起剥盘坝,或酌量截留,为暂时权宜之计,断不可轻议更张。」其他释义: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典故: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出处:《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关于权宜之计的单词

makedo  expedient measure  expedient  extemporal  quick fix  serve as a stopgap  expediential  stopgap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