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6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6篇)

来源:化拓教育网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讨论,使学生掌握大米饭的做法。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做家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大米饭的做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大米饭制作简单,省工省时,是大家喜欢的主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大米饭的.做法。

  (二)议一议

  与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做大米饭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三)学方法

  1、蒸米饭

  将淘净后的大米加水在锅中煮沸,水沸后要不断搅锅。在米粒略有膨胀、稍带硬心时,捞出放在笼箅上蒸。

  2、蒸碗米

  把洗好的米放在碗里,把水加入碗中(开水),水位保持高于米面2厘米,把碗在笼上蒸,水沸后再蒸30分钟。

  3、焖米饭

  米洗净和水一起放入锅烧开(一分半钟).再小火烧一分钟左右,再把火闭死,中间隔五六分钟再把火打开重复一次,最后焖几分钟,记住在烧过程中不能开锅盖。

  (四)讨论交流

  焖米饭较难掌握的是放入水量的多少。在实践中你是如何做的?

  (五)教师小结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诗

  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我们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和肢解。我们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与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诗人陆游及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诗人,他就是宋朝的诗人——陆游。对于这位诗人,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汇报资料)

  师小结:1127年,陆游3岁时,家乡中原被金兵所占,他从小就饱受战事之苦,但他天生聪慧,自幼好学不倦,12岁就能作诗文。青年时他便才华横溢。乱世中,他曾经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他也曾在为父母官时,不畏强权,救百姓于水火。但由于朝廷的昏庸,陆游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阴山老家已经四年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没有让老人的心平静下来,诗人感慨良多,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

  指生读题目,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个深秋的夜晚,心头的煎熬使诗人久久不能入睡,将晓时分,诗人步出篱门,凉风袭来,更增添了诗人心中的惆怅,诗人仰天长啸,向沦陷区的父老发出了慨然一叹,写下了这首千古佳句。(课件出示)

  三、读诗

  1、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认真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读准诗的节奏。(学生自由读)

  2、 指生读。、

  3、 师范读。(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4、 指导学生再读。

  5、 小结:每一首古诗中,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段情、都有一幅画,这

  首诗向我们展示的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感受、体会。

  四、体会诗的意境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的注释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们合作着学,动笔写一写,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诗中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学古诗后汇报:

  (一) 体会“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 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汇报(前两句)。

  2、 你从这句诗中的哪里体会到了华山之高?(摩,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摩”是我们本课的生字,千万记住下面是手字。你从这个字悟出什么呢?(师板书这个字。)

  3、 学生汇报,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的画面再说一说。师:黄河真的有

  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的有五千仞那么高吗?这样写诗人是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生回答)

  4、 师:这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是一种夸张的方法,也是一种虚指,

  所谓的虚指的方法就是在数字的运用上不确切,但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特点,虚指会比使用实际数字更有感染力。(你知道哪些诗句中也运用了这样的虚指的手法呢?)

  5、 这首诗当中,这种虚指方法的运用,让黄河与华山的豪迈气势展现

  在我们的眼前。你们看:(放图片),师:这就是浩浩荡荡的母亲河-黄河,这是奇峰峭壁、高耸入云的华山,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浩淼的长江,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壮美如画的庐山瀑布,高峰林立的武当山,美如仙境的清明上河园,风光旖旎的西湖,这众多的名山大川织就了中华的锦绣河山。同学们,看到这些你想发自内心地说点什么呢?

  6、 谁能不慨叹这河山的壮美呢!(板书:壮美河山)让我们再读一读这

  两句,读出心中的赞美,读出黄河和华山的气势。(课件出示前两句)

  7、 指导读:请在脑中想象着画面去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闭上眼

  睛读、带着动作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2名同学读。

  (3)齐读。试想在这样的风景如画的家园中生活,该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但是诗中向我们展示的南宋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继续汇报:透过诗句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接着汇报。(简单说出后两句诗的意思。)(“遗民”指的谁?“王师”又是谁?)

  2、怎样的苦难生活让家园被占的遗民们把眼泪都要流干呢?孩子们,请你们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你们的想象都是历史的再现,老师收集到了相关的影像资料,让我们跟随相关的资料,共同目睹那段惨痛的历史。(放课件)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说)

  3、本应幸福的生活却被金人的铁蹄践踏,中原的河山依旧,却已不再有往日的风采。(板书:已不再)有的只是黄河在悲泣,华山在哭诉,人民在苦苦挣扎,那一声声惨烈的哭声,让我们看到老百姓们的心里在流血,眼里在流泪。这是怎样的泪呢?(痛苦……的泪)

  4、此时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看这句诗“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个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苦盼王师)从1127年到1192年,这六十五年中的每一天,诗人和中原地区的人们都在艰难的企盼中度日如年。但是一年过去了,人们的土地被霸占,牲畜被掠走,壮年人惨死在金人的铁蹄下,丝毫没有王师要来的消息,真可谓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孩子饿死在母亲的怀里,无数的人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仍不见王师的踪迹,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整整六十五年过去了,陆游已经由一个3岁的孩童,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真是望眼欲穿啊!王师却始终没有到来。真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他们一直苦盼的王师到底在做什么?南宋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就是对南宋统治者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就是《题临安邸》。(课件出示诗,指生读。)同学们,你们看到他们在干什么?(生自由说)

  6、师:这就是当时的地图,老师现在所指的这一部分原来都是宋朝的疆域,当时定都汴州(也就是现在的开封),1127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汴州被占,北宋从此灭亡。康王赵构躲过这场劫难,逃到了杭州,建立小朝廷,称为南宋。赵构一方面因为软弱,另一方面不愿也不肯收复中原,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在杭州他们不顾中原百姓的苦难生活,仍然日日饮酒,朝朝作乐,怎不让人心寒!齐读这首诗。

  7、当中原地区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他们在寻欢作乐;当人们苦苦期盼王师救他们于水火的时候,他们却还在昏昏度日。一年又一年,百姓们望眼欲穿,可苦盼的王师却始终没有到来。(板书:终不来)此时遗民们留下的泪还仅仅是痛苦的泪吗?对,是愤怒、是绝望、是无

  奈……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诗,表达我们心中的复杂情感。指生读。(2—3名学生)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把心中的感受尽情地表达出来。齐读! 四、诵读全诗,

  同学们,这位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远望“壮美河山已不再”,想想“苦盼王师终不来”。自己欲报国却无门,满心哀怨、满心无奈,都化作了这慨然长叹:(指题目)再看题目中的这个“凉”字,书释解释为:乘凉。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学生自由回答)是家园被占、百姓流离失所的凄凉,曾经的诗人壮志满怀,却不能继续征战沙场,满心的报国之志却受到万般阻挠,即将终老,愿望还始终不得实现,这又是何等的悲凉……看来你们读懂了这首诗,也读懂了诗人。那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心中的感受。学生练读全诗,指生读,(两名)试着背诵一遍。 五、体会爱国之情:

  这首诗写于1192年,而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他把他对国家的赤诚的爱化作了不朽的诗句,让我们来倾听一下:(出示三首诗《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关山月》五十三岁时,当时的朝廷上下都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陆游因不和那些屈膝辱国的人同流合污,而被罢官,即便如此,他仍然不忘国事,以无比愤怒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师读)

  《书愤》陆游62岁时,仍见朝中上下一片沉迷,而自己壮志未酬,心中的郁闷、失意、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写下了这首诗。(指生读)

  这时68岁的陆游眼看国局动荡,山河破碎,虽然病痛缠身,但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指生读)

  尤其是这首大家熟悉的《示儿》,陆游在86岁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还在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从中感受到什么?是啊,这“几处今宵垂泪痕!”的伤感,“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无奈,“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期盼。还有这“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终身遗憾。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浓浓的爱国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挚诚的情感齐读陆游的绝笔。

  六、结束全课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不能细细品读这几首诗的意味,课后大家收集资料,进一步走进诗人,解读诗人的情怀。那就让我们师生此时共同做一次陆游。用我们的吟诵表达内心的万千感慨。孩子们,全体起立。师创设情景:秋天的黎明,你推开篱门,顿时凉风袭来,想想同胞们苦难的生活,想想自己满腔的报国之志不能实现,顿时老泪纵横。不禁吟诵到:学生背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清凉 凄凉 悲凉

  壮美河山已不再 摩

  苦盼王师终不来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制作,使学生掌握用铁丝制作日用品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铁丝制作日用品的方法

  三、材料准备

  铁丝3根、塑料软管3根、尖嘴钳、量衣软尺、火柴、小铁锤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铁丝套上塑料软管后,能做成许多精巧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请大家试一试。

  (二)模仿制作、巩固提高

  1、本节课开始时就以比赛的形式模仿制作衣架。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哪些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2、当衣架完成时,挂在展示架上,互相欣赏。让同学在参观之余,发现自己与别人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交流,讲评,提高每位同学的制作水平。

  3、请学生选一选制作得较好的衣架(从比例协调、美观实用)。归纳总结出如何能使我们制作的衣架既美观又实用。

  (三)发现问题、探索改进

  1、选择其中的几个衣架,请大家一起讨论,找找它们的缺点,并作交流。

  2、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废旧材料,请大家想想能和之前制作的衣架结合起来,使衣架的功能有所变化,并交流。

  (四)创设情境、表达设想

  1.情景设置:生活中的衣架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上也有所不同,有挂衣服的,有挂裤子的......

  2.学生画草图,设计属于自己的衣架,同桌合作一起完成。

  3.交流设计方案,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学会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并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加工制作、展示作品

  1、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在修改设计图的基础上按图制作衣架并安全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让同学勇于提出,提倡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最终目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制作完成后,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制作中进行了哪些调整,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恰当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作品。

  (六)拓展思路、发挥想象

  1、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养成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2、媒体图片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衣架艺术品。这一目的是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保持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所思考,从而达到课向课外的延伸。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景分析

  本期五年级共有学生x人。从上学期学习情景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异常是班内几个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本事,逻辑思维本事,空间想象本事比较强,掌握了必须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可是,学生的组织纪律较差,班团体没有构成必须的凝聚力,不能为数学教学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理解知识的本事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梦想,如x、x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并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资料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册教材包括以下资料:简单的统计(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部分的调整。

  根据审查意见,改编涉及到百分制分数的习题(如,第4页)。

  2、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景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能够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所以,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资料删去了。可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资料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忙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单元中的。可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资料移至本单元。

  4、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三部分资料(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中的资料及相关练习题。

  5、增加。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本事。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经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能够帮忙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经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本事。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本事。

  三、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本事。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善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景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景,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班有46名学生,包括24名男生。通过一个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后进生范围广。针对问题,这学期我想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以学生作业为重点,找出每个学生在作业中的不足,以弥补差异,提高优势。其次,建立明星名单,引入激励机制。首先,学生根据上学期的成绩设定目标,与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对比,交换星星。第二,通过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获得及格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加强班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进取、团结互助的氛围。

  同时,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引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给予精神鼓励和帮助,使其自觉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写作的要求,让学生在认真写作的基础上培养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1、全卷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1) 15课时

  (3)分数除法:18课时

  (4)长方体(2): 15课时

  (5)分数混合作业:15课时

  (6)百分比:17课时

  (7)统计:7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2、全卷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乘法的含义,掌握他们的计算规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其展开图的形状,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规则,精通计算。

  (4)了解物体体积的概念,知道常用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比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5)掌握小数乘除的数量关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正确熟练地将小数、分数、百分数相互转换,正确解决百分数的应用问题。

  (7)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特点,了解中位数、众数的.含义,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

  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四、辅导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术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教了五(3)个班和五(4)个班。大部分五年级学生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可以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创造性地学习。但是根据去年的知识质量验收,仍然有少量后进生。5 (3)班5名学生,上课纪律差,作业一直没写完,不好沟通。这些孩子的父母要么离婚,要么在外面做生意,都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缺乏教育和监督,成绩很不理想。5 (4)班也有这样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指导和尖子生的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简要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简单方程、观察对象、多边形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数学综合应用等。

  (1)在数字和代数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和简单方程。分数乘除在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应用广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小数四则运算能力。简单方程是小学集中讲授代数基础知识的单元。本单元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字、方程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2)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观察对象和多边形面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探究学习的经验,认识事物的形状和特点

  (3)在统计和概率方面,本教材让学生了解概率和中位数。通过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寻求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讲授中位数,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特点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了解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用数学解题,一方面教材结合十进制乘除,教学用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广角数学”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已经渗透了数字编码的初步数学思维方法,认识到数字的规则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教材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次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使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上述教材的.理解,制定以下目标:

  1、精通记数乘除。

  2、在具体情况下,我们会用字母表示数字,理解方程的性质,用方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决简单情况下的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可以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找到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要求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可以预测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一步了解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维方法,培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除、简单方程、多边形面积、统计和可能性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了解十进制乘除运算,字母表示数字的意义,字母表示数字的公式,方程的意义,方程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字之间的等式,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