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合集(5篇)

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合集(5篇)

来源:化拓教育网

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合集

  一、教学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情操。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使他们的潜力获得提高。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结合学校“六个特质”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的操作层面上,加强挥索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广泛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二、学生基本性况分析。

  学生已进入了四年级的下期,经过三年多的美术教学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形、色等基本语言。尝试了多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对美术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用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能学习美化环境与生活。但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加强,比如个别学生的课堂文明习惯还有待培养,要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养成较好的自律性,还有的学生技能上比较弱,跟不上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程,对他们的学习还有待提高。

  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应分情况制订措施,对文明习惯较差的学生,要积极和班、年级共同体一道,细致地帮助学生,关心他们的进一步,针对学习和技能方面较弱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

  本期针对本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并有一定的自律性。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如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收集作业的习惯,以艺术成长夹完整的评价做出实践。

  三、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型:

  1、造型表现

  2、设计应用

  3、欣赏评述

  4、综合探究等课型,其中造型表现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造型·表现:

  1·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通过对自然物或人造物的拓印以及颜料的滴洒等方法,了解不同的肌理效果。

  3·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4·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

  5·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6·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

  1·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纤维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3·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4·利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

  欣赏·评述:

  1·欣赏画家创作的、学生感兴趣的和易于理解的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

  2·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3·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4·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或印刷品。

  5·认识常用图形符号的特点及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

  综合·探索:

  1·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

  2·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3·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用这些作品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进行展示,并对作品的效果作出评价。

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合集

  一、学情分析:

  本期要加强学生的美术课堂常规教育,利用美术欣赏和美术活动课等,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爱好。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三、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能力、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四、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合集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二)过程与方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运用立体图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用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运用间色进行绘画;用立体材料粘画,学习彩墨画;选用简单的材料,采用剪、贴、拼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学生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培养创新经省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三、各单元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想象能力。促进人格全面发展,自觉的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4、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用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悉的人和物。

  2、运用间色进行绘画。

  3、用立体材料粘画,学习彩墨画。

  4、选用简单的材料,采用剪、贴、拼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四、教学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合集

  一、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期目标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4、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5、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6、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存在问题:

  1、各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2、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

  3、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措施:

  1、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构图色彩,主题的表现等)

  3、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四、教学进度

  周次、课时、内容、目标、重难点

  1

  2

  为中国队加油

  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重点:尝试用泥塑形式

  表现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2~3

  3

  茶香四溢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以及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的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黏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与表现。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

  2

  风筝风筝飞上天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有关知识,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的对称、美观、有创意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掌握放飞的技巧。

  5

  1

  七彩足迹

  1、了解纸材容易造型的特点,懂得用纸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成长记录袋的功能。

  2、设计并制作各种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成长记录袋。

  3、培养学生爱惜自己每一张习作的情感。

  重点:成长记录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将成长记录袋的功能和它的设计与制作紧密连接,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

  6

  2

  爱书、藏书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书签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纸版拓印、绘画或剪贴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和书签。

  3、通过欣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情感

  重点:认识藏书票、书签,将学过的纸版画、纸工绘画技法运用于藏书票、书签的制作设计。

  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藏书票、书签。

  7

  2

  风车转呀转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才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

  3、通过玩具风车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重点:制作一只美丽的纸风车,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难点:能根据风车的特点进行艺术再创造,制作成的纸风车牢固、灵活。

  8

  2

  十二生肖

  1、欣赏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艺术品,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

  2、大胆运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

  3、在欣赏生肖动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激发创新意识,采用各种方法表现生肖动物。

  难点:生肖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9

  2

  年年有余

  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

  11

  1

  落日

  1、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观察比较分析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三个时段的特点,认识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

  2、把观察到的落日的景色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

  3、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懂得不同的观察时间和地点,落日的色彩都会有不同。根据自己的感受能观察出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落日时天空以及周围景物的色彩变化规律。

  难点: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在主观感受的同时尊重落日的色彩变化,大胆地表现落日的美景。

  12

  1

  巧折巧剪

  1、通过欣赏剪纸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继续学习折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动物或者人物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难点:学习剪纸折剪的基本技法及阴剪和阳剪的组合等。

  难点:抓住动物和人物的特征设计构思剪纸作品。

  13

  1

  蔬果造型

  1、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用将收集到的若干蔬果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针对性地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13~14

  2

  美丽的拼画

  1、欣赏传统的剪纸刺绣,了解传统拼画的艺术形式。

  2、学习运用绘画、剪纸、刺绣等方法创作一幅美丽的拼画,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学习精神。

  重点: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单张图的创作,并将单张图拼贴成完整的拼画。

  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具有创意的拼画作品。

  14

  1

  砖石上的雕刻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的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

  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浮雕。

  难点:根据材质进行合理的作品创作,表现一定的主题。

  15

  2

  房间的一角

  1、初步了解不同的房间随功能变化而设计的道理,懂得在房间物体摆放中的主次关系的重要性。

  2、用写生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房间的一角,可进行合理的添加或者删减。

  3、通过学生对房间一角的描绘,提高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点:能用写生的方式创作。

  难点:学生对自己的房间进行设计,给人美观、舒适、实用、新鲜的感觉。

  16

  2

  中国古代陶艺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初步感受古代陶艺的魅力。

  难点:如何欣赏古代陶

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合集

  一、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年级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得较牢固。同学们会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存在问题:

  1.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二、对教材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媒体下载相关知识的资料、图片等素材来为美术服务,另一方面可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如地方古建筑文化等都是教学资源开发的范畴,同时也可布置学生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

  四、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等活动音高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加强师生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心学习,加强属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6.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安排:

  由于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教学进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