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崇文馆的意思

崇文馆的意思

来源:化拓教育网

崇文馆的词语解释是: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崇文馆[chóngwénguǎn]⒈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崇文馆的词语解释是: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崇文馆[chóngwénguǎn]⒈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简体是:崇文馆。 注音是:ㄔㄨㄥˊㄨㄣˊㄍㄨㄢˇ。 繁体是:崇文館。 结构是:崇(上下结构)文(独体结构)馆(左右结构)。 拼音是:chóng wén。

崇文馆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二、网络解释

崇文馆崇文馆,原为崇贤馆(唐朝官署名),为唐代“六学二馆”之一。六学二馆,唐代官学制度,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是唐朝最高学府;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设学士二人及校书郎各二人,掌经籍图书,校理书籍。网友释义:崇文馆,原为崇贤馆(唐朝官署名),为唐代“六学二馆”之一。六学二馆,唐代官学制度,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是唐朝最高学府;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设学士二人及校书郎各二人,掌经籍图书,校理书籍。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设置崇贤馆。汉语大词典: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国语辞典:唐太宗贞观十三年置崇贤馆。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贤名,改为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设校书郎,掌校理书籍。崇文馆[chóngwénguǎn]⒈唐太宗贞观十三年置崇贤馆。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贤名,改为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设校书郎,掌校理书籍。其他释义:1.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关于崇文馆的成语

秦楼谢馆  崇论宏议  青楼楚馆  秦楼楚馆  适馆授粲  楼堂馆所  崇论谹议  崇雅黜浮  歌楼舞馆  楚馆秦楼  

关于崇文馆的词语

崇文厚德  崇崇  天文馆   崇崇  崇文观  偃武崇文  崇玄馆  文化馆  崇文总目  崇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