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赛获奖感言(3篇)

大赛获奖感言(3篇)

来源:化拓教育网

大赛获奖感言

  感谢市旅游局和环宇国旅给了我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在激烈的角逐中不但认识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而且在心理素质和导游技能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我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所获得的荣誉已成为过去,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大赛获奖感言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公共基础课赛课教师发言。回忆一个多月的参赛历程感慨万分,仿佛有许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但我最想说的两个字是感谢,感谢学校领导组织了这届“龙华杯”课堂教学大赛,为我们中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在比赛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师德、师术和师艺,感谢同行们在参赛教师最困难时给予的无私关心和帮助,使我们能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回顾自己的参赛过程,我也曾有过犹豫和抱怨:自己在学工办从事学生工作,同时兼任09机电(1)班的班主任,每周还有14节课,平时的时间就很紧了,自己还有精力去认真准备吗?如果没上好会不会难看,会不会给部门抹黑?就在这时部门领导和同仁适时的给予了我许多鼓励和开导,让我懂得了,赛课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

  思想上没有了顾虑,我便全身心投入其中。按照教学进度我上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来哲学原理就深奥晦涩,加上又是新课改第一年使用这本教材,可借鉴的东西非常有限,如何上好这节课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我不愿轻言放弃。认真研读教学大纲,苦苦寻找教学素材,,耐心准备学生探究活动,细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哪怕是每个细小的过渡环节都经过反复斟酌思量。整节课我尝试着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来作为课堂的精髓贯穿其中,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游戏以及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的小创新小发明来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小组探究活动归纳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又把每年的省级创新大赛紧密的融入到了教学当中,尽量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让公共基础课中饱含着许多专业知识,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更生动、更贴近专业。课堂上的我在快乐的教,学生在快乐的学。教育原本就该是快乐的,快乐是课堂永远的主题,我希望把我的快乐带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健康、自信、向上,不断地进步,当他们进入社会时能成为一个好公民。

  此刻的我心中总有一份不安,虽说这次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但我深深明白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同行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也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在业务上刻苦钻研,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扎实。

  经历过这届教学大赛,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视线延伸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教育视点也由此提升了。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的生活是忙碌的但绝不枯燥,工作是紧张的但绝不乏味。只有在努力进取中才能发展,成功其实就是自己在打磨自己,自己在超越自己。我深深的体会到一种团队合作氛围的重要性,只有在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和谐团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的书。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老师。”希望能和众多的年轻教师一起借助学校搭建的这个赛课平台,使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份志向、多一份精神、多一份素养、多一份品性,向“完美老师”拼搏努力。同时也祝愿学校的明天更美好!

大赛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新课程大赛上获奖,

  当主持人在获得特等奖的名单中报出我的名字时,我的心头掠过一丝悸动,好像“汪娟”这两个音节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当礼仪小姐领着我走上领奖台时,我又有了一些紧张,尽管兰兰和兰珍一再夸赞我当天的新衣服,可我还是担心自己的仪表不够端正,正犹豫着要不要鞠躬的时候,著名特级教师王兰老师已经把水晶奖杯递到我的手中。握着奖杯的那一刻,我把目光送到不远处的观众席上,我看到了扛着摄像机的吴海明主任,看到了张校长、兰兰他们一行人,那时,我仿佛觉得,我看到的是我们二小的大家子人,就如现在,我站在你们面前一样。

  从南京回来的路上,我收到李校长的温馨短信:“二小欢迎功臣载誉归来。”“功臣”两字我愧不敢当,此次南京之行,于我个人而言,收获是沉甸甸的,于学校而言,我们二小的课改又结硕果,但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全体二小人,归功于以李校长为领头人的和谐奋进的领导班子,归功于二小60多年的底蕴与积淀。

  获奖之后,心中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感谢的话要表达,浓缩成这句话:我珍惜,只因来之不易;我骄傲,只因与你们同行。

  一、我珍惜,只因来之不易;

  1、板书的5个字是怎样练成的。

  从去年11月份接到赛课通知到现在,约5个月,我天天练,朝朝练,最终在赛场上只写了5个字:学、棋、弓、致,正如李校长那天所说,在中华中学会场,我的粉笔字是上数的,为了这几个字,我坚持每天写掉两支粉笔。寒假里,我每天到校练字,一直练到年三十,我没有时间陪儿子,儿子就在黑板上画太阳、画小花。我知道我的粉笔字不好,手感差,停一天就找不到手感了,我也知道自己的目测能力弱,所以就请王永平写好字帖,再一笔一画临写,每一个笔画的位置与长短我都要求自己烂熟于心。如弓字,在16厘米见方的田字格里,起笔横折的横只能写4.5厘米长,起笔应该在横第5个黄点、竖第3个黄点交界处,就这样,我用掉了学校几盒粉笔,练到最后,我的手指长满了肉刺。

  2、改变,原是这么难!

  有一次,从北校区试教回来,觉得这课实在上不下去了,忍不住爬上五楼小号手礼堂,一个人嚎淘大哭。痛定思痛之后,我开始对着全国赛课特等奖的视频模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学,一句话一句话地学,这也是前段时间大家看到我走路都喃喃自语,在办公室里一个人说话的原因,这样近乎“走火入魔”的模仿之后,我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课感。我感觉,我的眼里开始有小朋友的眼睛了,我越来越像低年级的老师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两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一个是茆兰珍:“人家许嫣娜试了一百多遍呢”。一个是孙传兰:“没有选择,改变自己,一句一句改,把高年级的汪娟改成低年级的汪娟”。正是她们俩的这两句话,支撑着我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勇敢地走下去。

  3、我就这样走进它——汉字背后的故事

  从接到比赛通知后,我一口气买了本关于汉字起源的工具书,有《画说汉字》《说文解字》等,但这些书大部分都晦涩难懂,我甚至不会检索,拿着书却查不到我想要查的字,没办法,只好慢慢地啃,直到去年寒假,我才逐渐开始学会使用他们。除了工具书,我也读了一些汉字文化的书,如《汉字心理学》《汉字书法说》,这中间,我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汉字背后的华夏文明,以及汉字本身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生命力。

  汉字背后的故事很多,让我心动的是,卫夫人教王羲之练字的故事,我的教学中有关弓字的教学设计,就有这方面的影子。

  二、我骄傲,只因与你们同行。

  说了这么多,似乎为了这节课,我吃了很多苦。其实,我深深地知道,为了我的这节课,二小有很多人为我吃了很多苦,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与一群优秀的、无私的、涵养大气、享受幸福的二小人同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