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史模拟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中国古代史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之选出来。本题共40分)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 A.蓝田人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4、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西汉哪一位统治者采纳了董仲舒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5、下列历史事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相关联的是( )

A.漠北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赤壁之战 D.雅克萨之战

6、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以后,皇帝逝世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和“孝明帝”。这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学习汉语 C、该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D、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 7、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际 C.商鞅变法之后 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9、他推行郡县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此人是( )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楚庄王 D.晋文公

10、“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创立行省制度

1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1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4、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

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1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6、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17、秦朝“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

18、西藏在哪个朝代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殖民国家是( ) A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 20、“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指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授时历》 D、《千金方》

中国古代史模拟题 班级 姓名

二、材料题(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材料三:1771年,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的部落首领渥巴锡,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万树园内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是指谁?他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2)根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出当时民族融合的方式。(任举两列4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清朝哪一历史史实,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2分)

(4)中国古代民族史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4分)

22、材料一:作为信息交流活动,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源头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即所谓进奏院状。作为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进奏院状主要涉及皇帝的活动、诏旨和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至于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信息,则并不多见。

―――中华传媒网

材料二:2011年12月29日,该报(报纸见右图)举行了这的80周年庆典。毛泽东称它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周恩来推介它为“世界上最好的报纸”;几代中国人“一报在手,纵览全球”,始终将其视为了解外部世界不可替代的窗口。 ―――《视觉中国》

(1)材料一认为新闻传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何时?(2分)那时我国境内哪种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且已经会使用天然火?(2分)

(2)唐朝以来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古代哪两大科技发明密切相关?(4分)

(3)材料二中“报纸”的名称是什么?(2分)人们阅读该报与唐朝阅读“进奏院状”的主要目的各是什么?(4分)

23、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2分)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4分)

24、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材料二:1757年,乾隆帝下令将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

中国古代史模拟题 班级 姓名

并对商品的出口加上种种限制。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摘自《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必修Ⅱ》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简单评价这一政策?(4分)

(3)基于材料三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4分)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2分)

25、著名历史人物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材料三:唐太宗派大臣护送她入藏时带出了许多工匠,还有谷物、果品、菜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天文历法等书籍。藏族人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加莎”。至今,青藏高原仍留下许多颂扬她的诗歌和传说。

⑴材料一出自战国时期的变法家商鞅之口,请写出他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⑵与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西汉时期哪一位伟大的史学家?(1分)他留下的历史著作是什么体例?(1分)

⑶材料三的“她”是谁?(1分)留下这段千古佳话时的唐朝统治史称什么?(1分)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