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试题配套解析
一、
1、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解析: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学习新知的完整过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采用动手实践与计算归纳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还要注意在该题的用乘法计算的分析中,应对先约分再计算的算法加以强调。 2、考查目的: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答案:
;。
解析:一方面,通过图形强化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重点回顾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对该题的具体分析,可让学生通过在纸上折一折的操作活动进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需要加深他们对单位“1”的理解。
3、考查目的:主要针对“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一个大于1、等于1、小于1的数,积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它本身”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略(小于1的数);略(大于1的数);1。 解析: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据特征,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验证加以解决。所选习题之间具有较强的互通性,有利于学生自己探索出规律。
4、考查目的:第(1)题考查学生将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第(2)小题重点突出分数乘法计算题中对数据特征的把握,同时对倒数的知识进行了渗透。
答案:
解析:分析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第(1)小题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第(2)小题的分析应从计算结果出发,指向对题目中数据特征的探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有什么发现。
5、考查目的:对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包括简单的和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类问题。
答案: 小明储蓄的钱;180,150;小刚储蓄的钱;150,
;250。
解析:教材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并没有特别强调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而这一知识点在后续学习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用文字表述出列式的依据,加深理解。 二、
1、 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实际问题比较分数的大小。 答案:C
解析:该题在解答中应使学生排除初始经验可能造成的错误干扰。通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单位“1”,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用乘法计算出结果并且进行比较。
2、考查目的:在分数乘法中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本题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即 答案:B
解析:在将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后,其中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是一大难点。应引导学生把握题目中的数据特征,理解将77拆分成(76+1)的方法可使运算简便。在实际运算中“×1”可省略不写。
3、考查目的:对两步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考查学生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C
解析:将计算问题与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相结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中应突出分步骤解答的思路,先求出宽,再根据公式计算面积。
4、考查目的:对解决实际问题中单位“1”的理解。 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第一次用去时的单位“1”与第二次买来时的单位“1”是不同的。在该题基础上,可以继续提出“如果是先买
。
来,再用去此时的,最后剩余多少?”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5、考查目的: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D
解析:应抓住题目中“剩下部分相等”这一信息,通过实物操作或者画线段
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在剩下部分相等的情况下,第一条绳子用去的米和第二
条绳子用去的米的结论。 三、
也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相等,且都是1
1、考查目的:利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一方法。
答案:
或;或。
解析:该题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线段图,第一种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两个相对量之间的关系。可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分别说出各个计算步骤表示什么,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和巩固的练习效果。 2、考查目的: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类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
答案:(1)(吨)答:七月份用水24吨;
(2)(吨)答:七月份用水32吨。
解析: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句的分析,熟悉不同类型解决问题的题目特征。可借用线段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不同之处,加深学生的理解。
3、考查目的: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练习,重点考查学生对答题所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答案:18克。
(克)答:他在整个九月份通过喝牛奶可以摄取钙质
解析:该题中“一杯约250毫升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需要学生对题中信息进行筛选。此外,九月份的天数“30天”是一个隐藏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信息处理能力。 4、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答案:(1)(页)答:第一天读了20页;
(2)
(3)
(页)答:第二天读了25页;
(页)答:第三天应从第46页看起。
解析:第(1)小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2)小题要注意单位“1”发生了改变;第(3)小题应根据问题,先计算已读的页数,从第几页读起还要再加1。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5、考查目的: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晴天8天;雨天16天;阴天6天;答:说明该地区正处于梅雨时节。 解析:解决问题所需信息“6月份共30天”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审题得出。计算三种不同天气的天数对学生的分析和答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理由充分的前提下答案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