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案例的剖析
作者:彭荣
来源:《教师·下》2016年第03期
摘 要:数形结合即数形渗透,两者相互推进,层层深入,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本文试以西师版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为载体,探讨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画”中学、在学中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素质。 关键词:数形结合;教学案例;剖析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方法,它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和策略。数形结合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优点,在有些题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还能避开烦琐的讨论,减少运算量,大大简化解题过程。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依赖于直观形象思维,而数学学科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问题。笔者近年来在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中,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图形直观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画”在新知形成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案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出示例1,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后。
(1)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 (2)学生同桌合作摆花片,交流反馈。
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一个对一个地摆出和小英同样多的11个花片,再摆比她多的3个花片。)
我于是相机板书。
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的花片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3)要求小华的花片,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算? 板书:11+3=14(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小结:要求小华摆了多少个,就是求比11多3的数,就要把同样多的11个和多的3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剖析: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搭建了一座从具象的实物操作到抽象的数量关系分析的桥梁,使学生轻松而顺利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成了知识的同化,深刻理解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画”在重难点突破时,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案例二:西师版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
教学重难点:一是知道一天是24小时,能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二是通过对钟面计时方式的集中探讨,在对比中凸显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联,并借此强化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意义理解。
教学时,以“一天有24小时”“为什么是24小时”“如何记录24小时”等作为教学的主线,借助学生的经验载体“钟表”和半抽象的“时间尺”, 帮助学生建立24时计时法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都能将一天的24小时记录清楚,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在解决看课表、看标牌、报节目单等实际问题之后,总结归纳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剖析: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供给学生大量鲜活的、富有情趣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把准知识内涵,理顺知识主线,明确认知重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使课堂教学层次清楚、脉络清晰。
三、“画”在解题指导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案例三:“图形与几何”领域。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练习题:“把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剖析:学生受题中“剪去”“剩下”等词语的干扰,往往误认为周长变短了。此时,我们可以借助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出示题目中的信息,并通过平移引导学生发现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周长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剩下图形的周长等于原来图形的周长;体会到当图形变小时,周长不一定变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案例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转化成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化难为易;让学生体会到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为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教学埋下伏笔。
总之,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并且解法很简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同直观的数形相结合,实现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使“数”与“形”的信息相互渗透,这样可以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使许多数学问题简单化。 参考文献:
[1]罗贤明.从“数形结合”谈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 铜仁学院学报,2007,( [2]张 颖.数形结合应注意的问题[J]. 中学数学月刊,2006,(4).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白岩小学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