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备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备课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秦昌峰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年第11期

【摘 要】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备课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从抓住切入、扣住核心、把握点拨、反思回顾等几个细节方面,做好备课方案,这对提高青年教师处理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备课;切入;核心;点拨;反思

新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总会出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讲得多”,教师整节课45分钟,强势出击,甚至下课还拖堂,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繁而多;二是“讲得死”,教师一本教材加上一本教参再加上一个网上下载的课件,课堂三件套就具备了,教师便按照教参进行完整的复制,照本宣科;三是“讲得少”,课堂内容常常不用45分钟就讲完了,每节课的时间总有富余;四是“讲得乱”,课堂上总会出现例外,学生一个提问,就能把原有的计划打乱,东拉西扯,不知道该怎么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备课。 一、抓住切入

一堂课从何处讲起很关键,好的切入可使课堂结构紧凑,条理清晰,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高。就课文而言,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教材切入法: 1.标题切入

循着标题,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不落窠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围绕“赤壁怀古”四字,可从何处写赤壁,何处在怀古切入课文。 2.文眼切入

根据文眼设计问题,处理教材。如《项脊轩志》中“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系文眼,由此句切入教材,课文脉络一下清楚。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系文眼,循此句,设计“为何不宁静”“不宁静怎么办”“最后结果怎么样”等问题。 二、扣住核心

一节课的核心点,就是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课堂要教什么,要到达什么效果,怎么教,这些在备课时必须了然于心,不可照着教参或是优秀教学设计,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设计教学目标,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学情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始终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实际情况而设计,过高的估计和照搬照用优秀教学设计,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同层级的班级要有不同目标,切忌一把尺子量人。 2.班情原则

同一层级班级,是具有不同的班级性格的,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沉稳。设计教学目标应结合班级总体性格来确定。 3.师情原则

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外,还应结合自身的情况。教师因不同的气质,具有的优势不同,制定教学目标或设计活动,应是让自己能做到。曾见到有教师设计《再别康桥》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情感。粗略一看,没有问题,但这个教师本身朗读功底不强,对学生的朗读无法做到有效指导,以致于一篇文章在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学生齐读等不同形式朗读后,学生依旧无法体会文章情感。 4.一课一得原则

教师在每节课都应有一个意识,即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个心得,片面地追求数量没有意义,应集中力量解决一个核心问题。高中三年近千节课,能够让学生每一课有一得,这教学效率是很高的。多讲不如精讲。 三、把握点拨

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必然要设计教学活动,我们可以预设教学活动的过程及目的,但无法预计实际效果。为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对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的可能出现的难处、混乱处进行预设。在学生可能出现的冲突、混乱、惊奇的地方,预设一个点拨。这种预设不是为了实施,而是为了适时地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延伸拓展课堂。这课堂教学的机智处,教师备课时应充分重视。 四、反思回顾

一堂课的备课的时间,不是只有课前与课上,还应包括课后。完整的一节课应该是从“设计—教学—设计”的过程,每节课的课后,是教学设计的再加工过程,也是二次备课的过程。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的实时体会,记录课堂教学中一处点金之笔,一处妙语佳句,一个失败的点拨,一个错误的分析,都对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教师在反思中,除总结得失外,还应写下整改措施。 责任编辑 周正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