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生物学教学2011年(第36卷)第8期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教育价值 杨 华 李茜腴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宁541004)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中“思考与讨论”栏目设计的特点和功能,来探究其在教学 中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教材思考与讨论教育价值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栏目设计丰富多 年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了对生 彩,版面设计比较新颖、活泼。其中“思考与讨论”栏 物膜结构的研究,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科学家在继续 目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迁移性、探究性、实践 深入探究-1j。这几道思考与讨论题具有探究性、迁移 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其生物科 性、开发性,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拓展学生的 学素养,“思考与讨论”栏目注重联系科学、技术和社 知识面,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模 会的关系,体现了STS教育思想。本文结合教材中“思 型的过程,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问题, 考与讨论”栏目的特点和作用,探究其教育价值。 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推理假设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过程,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 “思考与讨论”栏目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能 及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 2提升学生韵生物科学素养 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该栏目还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 具有知识迁移的特点,知识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 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 种知识的影响,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 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 知欲望。例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的“思考 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_2 J。“思考与 与讨论”:①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 讨论”栏目能够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生物学与 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 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来思考和讨论生物学知识,提升 定?②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 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 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③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 用”中的“思考与讨论”:从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 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 程来看,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学和化学有什么联系? 酸“尾”部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为 与技术手段的进步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从人类 什么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 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来看,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和 家又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必然排 化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相关学 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的。 科的相互促进,以及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科学发展具有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的,科学家当 推动作用。教师要善于刨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思考, 的后果,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为下节对食物网的 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吗? 学习做铺垫。并达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 这样的反馈练习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学生乐学。 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 另外,还可处理好本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4反馈练习 以便有效衔接,例如提醒学生将本节课做的“食物链” 通过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片段来激 模型保存好,下节课学习还要使用…… 发动机导入新课,因此从首尾呼应,升华主题的设计思 5教学反思 想出发,设置反馈练习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 本节课以“做中学” “学中用” “用中思”为线索 个完整的食物链吗?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在学生思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逐一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考讨论后,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得出正确答案,从而进一 在每个板块活动中,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人 步达成教学目标,巩固“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会画一些 手,确立尽可能地让学生实践“做中学”的教学思想,通 简单的食物链”这一教学重点,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 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活动验证, 生的认识结构中。为激发学生兴趣,幽默课堂气氛,教 体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得理性 师还可以设置反馈练习2:你知道谚语“大鱼吃小鱼、 认知和情感体验,同步习得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教学2011年(第36卷)第8期 ・39・ 试论古生物化石 周兴文 (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科学系110044) 摘要不同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能够传递各个地质年代的生物种类、形态、结构、遗传、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地壳变迁等信息。 其中,遗体化石所传递的信息最为丰富,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关键词化石地层地质年代传递信息 l概述 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 地球在46亿年前开始形成,地壳就像一本厚厚的 时间的概念,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 古书记载了地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如果地层相当于 地层居上。 ’ 书页,那么不同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就是文字,它描述 2.2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在 了生物演化的历史。 一 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其含义一是指各地质事件 2地层和地质年代 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对地质年代),二是指各地质事件 2.1 地层是对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 发生的距今年龄(绝对地质年代)。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观点、价值以及 结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 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 的能力。例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中的“思考与 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讨论”:①脂肪对细胞和生物体可能有哪些作用?②关 3培养学生的STS意识 ‘ 于脂肪,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请提出来与同学和老 科学、技术和社会( )是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 师讨论交流。学生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在了解脂 的趋势之一,STS教育思想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教育新 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来联系已有的 理念,也是我国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学改革方 生活经验展开,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 一,向。“思考与交流”栏目注重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 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并参与小组的 关系,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联系科学与技术来 讨论与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善于为 探究生物学问题,增强学生的STS意识。例如,“细胞 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和探究的方案,引导学生来探究脂 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的“思考与讨论”:①细胞内最 肪的功能和用途。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 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分别是哪一种?你能推 作式地进行学习。 测它们对生命的意义吗?②并不是所有细胞中化合物 “思考与讨论”栏目不仅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的含量都一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植物器 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前传统单一传授的教学方法,要求 官的细胞富含糖类、脂质或蛋白质?怎样从植物器官 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 中提取这些化合物? 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善于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 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它既可作为 流,进行探究学习,要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总结, 生命活动的实施者又可作为生命活动的调节者。细胞 多探究,注重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贯穿和实施。“思考 中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与人们的 与讨论”栏目具有趣味性、迁移性、探究性,因此教师在 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时,要 安排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要重视科学的思 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联系 维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根据课 生活情境,从科学、技术、社会角度来思考与讨论问题, 程改革的精神和STS教育的思想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 逐步养成学生的STS意识。 式。尝试应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 4促使学习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 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变化很大,教材编排顺序改 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变,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教学特色材料增多。尤其是 “思考与讨论”栏目,它要求学生改变过去接受学习、 主要参考文献 .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1]任志鸿.2008.高中优秀教案.海口:南方出版社,137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从而培养学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 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 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