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 .Sci.Bul1.2012,18(19) 57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王桂梅 冯 高 邢宝龙 张旭丽 (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8) 摘要:详细介绍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问管理、适时收获等,对大 豆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2)19-57—02 Discussion on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Soybean Wang Guimei et a1. (High lmitude and Cold Weather Crops In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atong 03700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h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soybean:including rational crop rotation,timely sowing,rational close planting,scientific fertilization,field management,timely harvest,in practice with some guidance. Key words:Soybean;Hish yield;Cultivation technology 我国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大豆品种资源也极为丰 富。大豆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优质的植物蛋 白来源。进人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 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j。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 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大豆 品种,可采用人工精选或用选种器精选,筛选出粒大、饱 满、整齐的大豆作为种子。选好的种子应用种衣剂拌种, 可以防治大豆根部病害和增加营养成分。 的同时。必须搞好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努力提 高大豆的单产水平。 2.2播种时间与方法播种期早晚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 影响很大,因此,应抓住地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及时播种,以 1合理轮作与深耕整地 1.1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生产实践 证明,种植大豆最忌重茬和迎茬,一般重茬大豆可减产 30%~50%,迎茬大豆可减产10%一15%。因此,最好与 土壤5—7 cm深处地温稳定在7—8 ̄C时播种为宜 。播种 方法有条播、穴播、点播3种方法,目前采用最多、效果最 好的是机械条播,播种均匀,深浅一致。 2.3合理密植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 种特性,气温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 禾本科作物实行3a以上轮作,对不可避免重茬的地块,一 般在增施农家肥和足量化肥的基础上,施用抗重茬药剂, 增产效果显著。 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 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 1.2深耕整地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提 3科学施肥 3.1施足基肥大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反应敏感,种植 高地力,使养分充分利用,促进大豆根系发育和根瘤分布, 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如果配合增施底肥,增产 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 的耕层结构十分必要。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生产条件 及茬口等灵活掌握。伏翻整地的深度一般要达到22~ 25cm,翻后要及时耙平、耙细。秋翻深度达到18—20cm, 大豆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和提高产 量。一般地块每667m 施有机肥1500—2000kg,瘠薄地块 可适当增施有机肥。 3.2施用种肥为了满足大豆苗期所需营养,施少量化 肥,可促进豆苗发育和根瘤生长,对日后增产固氮也有效。 一般每667m 施磷酸二铵7.5~10kg、硫酸钾5.0~6.5kg, 要求翻地严密整齐,耕深一致;秋整地要求耙透,要有12 —配合使用;如土壤肥力差的瘠薄地需增施少量氮肥。施肥 时应选择侧深施或分层深施,以避免种子直接接触到化 14cm松土层,秋翻整地一般要在10月下旬封冻前 结束 。 肥,一般来讲,侧深施应在距离种子6—8cm处施肥。这样 有利于肥料被大豆最有效的吸收利用。 2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 2.1播种前准备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品种 3.3追肥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需肥高峰期,开花前或 收稿日期:2012-08—28 作者简介:王桂梅(1970一),女,山西原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栽培与育种工作。 58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Id1.201 2,18(19) 初花期追施适量的氮肥,可减少花荚脱落,提高产量20% 左右,一般结合中耕除草每667m 追尿素8.0~10kg,氮、 磷、钾配合施用效果更佳。如土壤肥沃或植株生长健壮, 应少追或不追,以防止徒长。 4.3病虫害防治常用的防治方法:有选用抗病或耐病 害品种,合理轮作,减少田间病原体的积累。做好病虫测 报,掌握防治适期。防治食心虫,一般在8月上旬,大豆结 荚初期,用20%灭多威乳油或2.5%溴氢菊酯于蛾初发期 喷雾。大豆蚜虫发生时,采用1.5%灭蚜净粉剂或2%杀 螟松粉剂喷粉,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喷雾。大豆花 3.4叶面喷肥大豆叶面肥喷施于大豆开花结荚期,用 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选阴天或晴天傍晚均匀喷施于 大豆叶片上,每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一般可增 产5%一10% 。 荚期用40%多菌灵喷雾进行灰斑病防治。 5适时收获 当大豆有7%~10%的叶片尚未落尽时,是人工收获 4田间管理 4.1深松除草、间苗定苗为提高地温、积蓄自然降水, 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在大豆出苗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展 开前进行深松除草及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 的适宜时期,豆叶落尽,籽粒归圆期是机械收获的适宜时 期。收获后按品种种类进行单收、单贮,防止混杂,收获后 及时晾晒。 参考文献 [1]张玉艳,谭淑玲.北安地区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经济作 物,2009(11):171—172. 4.2灌溉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尤其是开花至鼓粒 期,如果这时土壤水分低于25%,就很容易造成落花落荚 现象。因此应特别注意开花水、结荚水和鼓粒水的浇灌, 但灌溉时应用小水勤加灌溉,切忌大水漫灌。 4.3中耕除草在大豆初花前至少除草2次,后期在草 [2]岳本奇,李琳英.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J].吉林农、J 科学, 2005(5):20—23. 籽尚未成熟前要拔净大草,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要选用 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尽量控制施用量,采用 [3]吴新华,杨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 (7):120—121. [4]程建娣,查长久.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 秋施药或播种后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 除草,在花荚期再喷一次除草剂。 (7):145—146. (责编:陶学军) 2.4产量结果产量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各施肥处理与 本试验安排在宿州农科院新区试验地,由于是新征农 不施肥ck相比,产量都达显著性差异,其中处理2和处理 3与ck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各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 著。处理2(秸秆不还田,不施有机肥,常规施用化肥)产 量最高为408.08kg/667m。,其他秸秆还田或施有机肥的处 理相对较低一些,可能是在秸秆还田C/N增加,有机质分 民砂礓黑土地,基础肥力不高,加上今年赤霉病较重,所以 4个施肥处理之间产量以及各方面生产性状差异性不明 显,特别是处理4增施商品鸡粪的处理产量等各种优势都 没表现出来,这可能与各方面因素影响有关,理化分析结 果应该能反应小麦内在养分转化和品质变化以及土壤养 解过程中消耗一些氮素,减少了当季小麦产量的贡献,但 是总体来讲砂姜黑土的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长期供肥水 平逐渐提高,对下茬玉米供肥有好处,并有利于周年作物 的均衡增产优质。 表4各处理产量比较与分析 分和理化结构的不同;从以上群体动态、穗部性状、干物质 积累和籽粒产量几个方面的分析,也发现各处理之间的一 些差异,为寻找各处理之间的规律和重演性,还需进一步 试验探讨。 参考文献 [1]赵广才,张保明,王崇义.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及施氮对 策探讨[J].作物学报,1998,24(6):894—898. [2]山东农学院.作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3]马元喜.小麦的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石惠恩,陈天房,茹德平,等.施用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 响[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9,17(3—4):89—93. 3讨论 (责编: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