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医务人员输血相关制度应知应会内容
1. 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施行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施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施行
2. 我国实行何种献血制度?
答: 无偿献血制度
3. 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答:主任委员:李清志
副主任委员:李建桥 、董会居、王金龙、李存良、陈志斌
成 员: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司运恋、王景花、周玉涛、高晓黎、贾进辉、林岩、范晓辉、王姣、范秀霞、付晓红、闫广丽、王娜、张秀丽、张振坤
1 / 15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职责:
(1)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3)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4)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5)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6)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7)召开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每年二次以上,记录齐全,内容充分。
4.输血科提供的成分血有哪几种?
答: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全血。
5.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疗效评价
答:1、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用血评估
2 / 15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① 、血红蛋白≤70g/L外科病人。
②、血红蛋白≤60g/L内科病人。
③、凝血因子缺乏病人。 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用血评估
2、 用血后疗效评价
3 / 15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①、输血治疗后的效果:应包括症状体征及输血指征的复查结果。
②、是否有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处理情况及转归。
6.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急救输血怎么办?
答: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答:急救输血后按照以上规定在事后两个工作日内补办手续。
7. 输血前应该做些什么?
答:对准备输血病人进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HBsAg\\HCV-Ab\\ HIV-Ab\\TP-Ab);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风险和利弊,是选择一次异体输血、多次异体输血或自体输血,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录在病历中。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8. 采集交叉配血标本能同时采二人以上吗?
答:不行,必需完成一人后再进行第二人的采集,做到“一人一次一管”,不能同时进行,以防混淆。配血标本必需是三天内所采集,超过3天须重新采集血标本。
9. 医护人员到输血科领血时要查对哪些内容?
答:医务人员到输血科领血时必须携带专用取血箱及取血单,取血者与发血者共同查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供(受)者血型、血袋编号、血液成分、血量有效日期,以及“输血科配血、发血报告单”内容、检查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发出。
10.什么是输血前“三查八对”?
答:三查:血液质量、血液的有效期、输血装置; 八对:受血者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供血者血袋号、血液种类、血量;输血前核对必需两人共同完成。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11. 血液质量有哪些问题时不能输血?
答:如发现血液质量有以下情况一律不得输血:
a)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b)血袋有破损,漏血。
c)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d)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e)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f)未振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层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g)红细胞层呈紫红色。h)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12.输血时限是怎样的?
答:临床科室收到血液后应在30分钟之内开始输注,血小板须立即输注,并在20~30分钟内输完;2单位红细胞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血浆不可在室温放置超过30分钟,10分钟内输完100ml。
13.输注速度是怎样的?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答: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输血前15分钟要慢,2ml/min,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一般情况为5~l0ml/min,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l~2mL/min;输血小板前15分钟如无不良反应,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急性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时需快速输血,输全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
14.如有患者同时需要补充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注顺序应该怎样?
答:先输注血小板,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患者以缺血缺氧为主,则先输红细胞,如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则先输血浆。
15.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保存温度和时间是多少?
答:红细胞的保存温度是4±2℃,保存时间为35天,血小板的保存温度是22±2℃,水平轻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可保存1年,解冻后的血浆必需在2小时之内输注,否则凝血因子将不断减少,超过2小时只能当作普通胶体液补充白蛋白,放置4℃冰箱最长不超过24小时。
16.临床科室可自行贮存血液吗?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答:不能,临床科室的冰箱是普通冰箱,达不到贮血的条件,如因故不能及时输注,应立即将血液送到输血科保存。
17. 血液输注前需要加温吗?
答:一般情况下,输血不必加温血液,但大剂量输血、新生儿换血时可用“输血加温设备”37℃加温后输注。
18.连续输血时,多长时间需要更换输血器?
答: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该至少12小时更换一次。如温度很高,其更换频率应该更高。
19. 血液输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怎样做?
答:①如发现病人有输血反应,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主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输血或查实输血反应原因或决定纠正处理,并及时向输血科院感科及医务科报告,以供登记、调查、随访、追溯。
②输血科在接到通知后认真调查输血反应原因并记录,必须核查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有关信息和记录,整个发血环节有无差错,复查受、供血者血型及配血实验,必要时抽取病人的血样复检血型、配血实验、抗人球蛋白实验,肉眼观察患者血浆或血清的颜色。并将实验结果登记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上。
③处理输血反应,应从速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原因尚未查明的,应视病情变化立即暂停输血,并迅速对症抢救治疗。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④对严重的输血反应,必须完整的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不能再受污染,送输血科待查,同时由院感科通知检验科进行细菌学检查。输血科必须报医务科和市中心血站。
⑤有输血反应的病人要求临床医生及时详细地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输血科。
⑥分析总结,做好输血反应上报工作。
20. 输血不良反应最常发生的时间?
答:输血开始5~15分钟是最常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时间,因此这个时间段必需有医护人员在床旁监护,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1.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哪些?我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答: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等。我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22.输血后血袋怎样保存?
答: 输血完毕后,护士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然后送回输血科,输血科回收的血袋保存72小时后销毁,记录时间。
23.输血治疗病程记录的要求?
答: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应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不良反应、输血是否有效等,手术输血患者的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的出血量、输血量要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24.输血病人的配血标本可保留多久?
答:临床申请用血时间超过72小时后,仍需继续用血时,须重新填写输血申请单及抽取配血标本。
25.什么是SHOT ?
答:SHOT即输血严重危害,包括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性疾病、输注无效等。
26.什么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有什么优点?
答: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优点为: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27.哪些血液制品需要提前预约?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答:特殊成分,如血小板、洗涤红细胞、Rh(D)阴性红细胞等因保存时间较短,必须注明输注的确切时间,不得随意更改。至少提前1-2天预约,特殊成分一经制备,患者须承担相应的费用,经治医师需告知患者签字同意后谨慎申请。
28.自体输血有哪三种形式?
答:三种形式:贮存式自体输血(输血科)、稀释式自体输血(手术室)、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室)。
29.什么是血液保护?
答:血液保护指采取一切措施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应用自体输血、血液保护药物和人工血液等各种方法,降低同种异体输血需求及其风险,保护血液资源。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30. 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主要措施: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2、减少失血;3、自体输血;4、血液保护药物。
无偿献血
献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
3.血压:收缩压90-15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
4.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无肿大。
献血前、中、后应注意什么?
献血前学习有关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空腹,可按照自己原来的习惯进食,但不应吃的太饱、过油腻,这样会不可避免地把大量脂肪吸收入血造成脂肪血,给病人输这样的血,易引起输血反应;不宜大量饮酒和吸烟,更不宜服药,因为药物被吸收入血,会增加受血者的过敏机会,也可能与受血者的用药相矛盾,产生不良作用。献血前最好饮用一些糖水,这会增强人体的耐受力和调节功能,但也不宜过量饮用;为保证血液质量和针眼处不被感染,把两臂洗干净。
献血中身体放松,心情舒畅,保证采血过程顺利进行。
献血完毕后站立时不要过猛,要按好针眼,适当休息后离开采血室。献血2天内不要剧烈运动和高空作业,不需大补长休。
献血后的营养应该是适当的、有选择性的,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这些养料在普通新鲜食物里都有,如鸡蛋、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蔬菜、水果等。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献血要经过哪些步骤?
1)符合献血标准:献血体检符合《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后,参加献血。
2)验证登记: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凭本人身份证到献血登记处领取《献血登记表》。
3)等候献血:由于献血者集中到达,而献血要逐个进行,耐心等待是不可避免的,可事先准备书报杂志阅读。
4)消毒手臂:手臂不清洁容易造成本人手臂穿刺部位的感染和血液的污染,消毒后请勿接触消毒部位。
5)采血前核对:请回答采血人员核对时提出的问题,如“您叫什么名字?”,“您是什么血型?”等。
6)采血:请躺在采血椅上,保持倾斜姿态,穿刺前请握紧拳头;一旦采血针刺入静脉,拳头作握紧、放松动作直至采血完毕。
7)止血:采血完毕请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请不要捻动止血棉球,以防皮下血肿。
为什么少数人会发生献血反应?
首次参加献血的人中有极少数人会发生晕眩反应。其表现为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恶心等,即而出汗,出汗后面色逐渐红润,症状很快消失。上述晕眩反应适当护理,无一例发生意外。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造成这种反应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对献血缺乏生理知识,精神紧张;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别人晕眩,自己也觉得晕了;有的睡眠不够充足;有的未进早餐;有的献血前疲劳过度等等。
定期适量献血好处多
科学研究证明:健康成人定期适量献血有利于新陈代谢,可改善血液质量,提高造血功能,降低血脂和粘稠度。
输血科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