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巧结尾》讲义
姚学教育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授课类型 年 级 八 年 级 辅导科目 语 文 学科教师 袁 老 师 T(《文章巧结尾》) Z(专题链接) 教学内容 T(写作训练)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6年01月19日 星期二 时段:15:00——15:20 《文章巧结尾》 【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教材分析】 以帮助学生在考场中巧妙地给作文结尾为目的,让作文结尾给整篇作文锦上添花,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作文结尾中欠缺的地方,有的放矢地修改作文结尾,让结尾成为点睛之笔。 【学情分析】 《文章巧结尾》这堂课主要针对在作文中,写作结尾能力比较薄弱的初一、初二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考场中以写记叙文为主,如何在考场写好记叙文结尾是关系到一篇考场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老师对一篇作文的结尾印象也最深刻,因此写好作文的结尾至关重要。让学生掌握卒章显志法、首尾呼应法、景物烘托法、抒情议论法、引用佳句法等方法,让学会运用技巧巧妙收束文章。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结尾常见问题。 2. 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结尾的几种技巧。 3. 通过训练指导,让学会运用技巧巧妙收束文章。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1
沪 上 杭 城 精 英 创 立
2、评析欣赏法。 3、实践教学法。 【预习指导】
1. 搜集你觉得写得好的作文结尾,课上与同学分享。
2. 搜集整理自己曾经的作文看看自己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元代文人乔梦符对作文有“凤头豹尾”之说,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引人人胜;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刚劲有力,简洁明快。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嘛!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二. 问题解析。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①拖泥带水,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很多同学在结尾的意思已经很明了的情况下,总感觉对文章内容没有说清楚,迟迟不肯收尾,又将无关紧要的内容一一交代,结果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如2011年福建福州一篇名为《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结尾: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坚持地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达你所要到的地方。其实,坚持,不是谁特别拥有的品质。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坚持到底,成为胜利者。这以坚持到底成为胜利者。这时,你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如此结尾,拖沓累赘,主题也因此被冲淡了。
因此,在考场作文结尾时,我们绝对不能拖沓冗长,结尾要简洁而有力。
②泛泛而谈,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有些同学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养成了结尾喊口号的坏习惯,不管什么文章都要放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结尾,让人大跌眼镜。
如2011年中考作文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结尾:“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其情可感、其志可嘉、但作为考场作文,如此结尾“信誓旦旦”,反有讨好之嫌,不但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反而让文章光彩尽失。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到生动有韵味。
③点睛错笔,偏离主题。有些考生也清楚结尾应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可在写作实践中,经常出现将“睛”点到“嘴角”的情况,造成结尾偏题,痛失分数。
2
沪 上 杭 城 精 英 创 立
如2011年福建福州另一篇名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中考作文,全篇以“坚持不懈”为中心,精心选材,生动表达,结果却因结尾弄得“鸡飞蛋打”,错失高分。其结尾为:“满载着对未来的希冀启程吧!相信,你一定会乘着自信的风帆劈波斩浪,一路离歌!”
误把重点放在希望和自信上,冲淡了“坚持不懈”的中心。因此,我们在结尾的时候一般都要围绕自己的中心思想点题并呼应。
三. 应对方法
1.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
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
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
如中考作文《特殊答卷》的结尾:“6年过去了,这份特殊的答卷一直珍藏在我的抽屉里。我要让他时时刻刻告诫我:知识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
如2011年福建福州中考满分作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这样结尾:
望着眼前墙壁上的吊兰,那旺盛的绿——我忽然领悟到:妈妈的希望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慢慢实现的;这吊兰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渐渐长大的;我的学业呢?我的人生呢?不正需要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勇气和精神吗?从点滴开始,从一小步开始,我坚信,我会在自己漫漫人生长途上定出自己的精彩!
写作过程中,作者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以“吊兰”为中心,采用“三线交织”的构思方式,将母亲的希望、“我”的看法与吊兰的成长巧妙融合,并在此过程中思索人生的真谛。结尾处将三线再次融合,可谓水到渠成,结尾点晴之笔深化了内涵、升华了主题,给读者以心灵的滋养。
动手实践:根据《生活给我的启示》主体内容,运用卒章显志法写一个结尾。
主体: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山,因为山高路远,爬到半山腰,我便有了放弃的打算,这时,爸爸鼓励我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爸爸的鼓励下,我终于坚持爬到了山顶,看到了山下无限秀美的风光。
结尾:
示范:凡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学习不也正是这样的吗?在学习中只要我们勤学多问,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爬山事虽小,却让我深思,更给了我生活的启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2. 首尾呼应。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如2011年江苏南通中考满分作文《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3
沪 上 杭 城 精 英 创 立
(首)我总感到父亲用沉默铸造起他的威严,让我无法接近。直到那一刻,我的世界终于春暖花开。
(尾)父爱的阳光照进我心里,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看结尾,文章属于自然收束法,但把结尾和开头以及文题联系起来,便发现了三者之间的照应关系,三者都出现了“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这个句子,扣题精准、主题突出、语言流畅,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给阅卷老师留下了良好的阅读印象,并因此得到满分。 再如,2011年浙江金华中考满分作文《美丽一瞬问》中,这样结尾:
开头:“在紫色风铃的丁零脆响中.有那美丽的一瞬间,我双手托腮进行享受!” 结尾:哦!美丽一瞬间,如梦!如画!如诗!
前后辉映,浑然无迹,灵动如飞的语言,与全文清新优美的意境和谐一体,美不胜收! 动手实践:请你用“首尾呼应法”,为《我的初中生活》写一个结尾。
开头: 我的初中生活,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也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使我的人生显得五彩缤纷。短短的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留给我的,足够让我铭记一辈子。
结尾:
示范:初中生活,就是如此难忘,其中有苦恼伤心,也有快乐温馨。但苦恼伤心是短暂的,快乐温馨是永久的。初中生活,是我在成长路上的一段难忘的旅程,我将沿着它满怀激情地走下
去,相信前面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我的人生将会更加辉煌和美好! 3. 景物烘托,情景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用精彩的语言进行描绘,从而营造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情感的艺术境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宇字珠玑、句句含情,让读者获得景与情的双重陶醉之中,产生余韵绵长的艺术效果。
(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
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文《在阳光下成长》)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我想毕竟阳光很好! 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4
沪 上 杭 城 精 英 创 立
4. 活用手法,言简意丰。这里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也包括表现手法,如象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一般而言,采用这些手法结尾,往往能使文章达到含蓄、隽永的效果,读来饶有滋味,意蕴无穷。
如2011年山东潍坊中考满分作文《升起心中的太阳》一文;作者这样结尾:
升起心中的太阳,友情变得像舞蹈那样婀娜动人:升起心中的太阳,生活交得像鲜花那样美丽芬芳;升起心中的太阳,世界变得像油画那样多姿多彩。
连用排比,肆意铺陈,反复吟咏文章主题,铿锵有力,气势非凡,让人折服。 如2011年浙江杭州中考满分作文《为了自己的梦想》的结尾:
我的天空是无拘无束的,也是快乐自在的。在属于我的天空里,布满的都是美好的梦想,它是一株美丽的薰衣草,安静地在我的心空里绽放着诱人的花朵,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作者将自己的“梦想”比喻成“薰衣草”,在内心中绽放花朵、释放芬芳,读来生动传神,情致满溢,让人如痴如醉。
5. 抒情议论,引发共鸣。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中考作文《幸福的感动》的结尾:“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是呀,让我怎样感谢你们,爸爸妈妈。你们赋予了我生命,你们赋予了我力量,你们赋予了我幸福,而我却无以回报。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有一种幸福叫做感动。我明白你们的含辛茹苦,我懂得你们的满心希望,我将尽我的力量给大家幸福,让大家学会感动!”
6. 名言警句,增添文采。用名言、警甸、诗词、谚语等收尾是扣题的一大特色,这些经典的言论观点精辟,言简意赅,它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放在文章结尾往往能表达出人生的真谛,能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产生“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如2011年贵州遵义中考满分作文《坚守的的路》结尾:
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荣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的人生 结尾巧引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之《茉莉花》一诗,借以重申观点,发出号召。语言生动,意味悠远,可谓“豹尾”。
再如,2011年河南中考满分作文《怀念同窗的日子》的结尾:
5
沪 上 杭 城 精 英 创 立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泪光中您深情地朗读,我们知道,三年同窗情,全在这首词中。巧引李白的《秋风词》,以此告结。用诗情表达心情,在诗情画意中传递温情,凸显主题,升华情感。
7. 升华主题式。这种方法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方法。升华主题要恰如其分,要恰到好处,不要随意而发。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作者在结尾把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由爱母亲推而广之到赞美中国普通的劳动人民,立意深刻。再如在文章的前部分,对某种事物进行形神兼备的描写与刻画,而在结尾部分,把对这种事物的赞美转移到与这种事物具有类似品格的人的赞美上来,从而升华文章的主题。
杨朔的名篇《荔枝蜜》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此法。作者先对蜜蜂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了生动的叙写和高度的赞美,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对蜜蜂的赞美转移到具有蜜蜂精神的劳动人民身上来,巧妙地升华了主题。
还有我们课本中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结尾:“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先详细叙写“我”童年时一次爬山过程中的脱险经历,结尾把父亲教给他的这次脱险的经验进行了哲理的升华: 注意:使用这种手法升华主题一定要注意:一、“理”要从“事”中自然地生发出来,切忌离开事件去空发议论;二、“理”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较新颖深刻,切忌片面肤浅和老调重弹。
四. 课堂小结
1.
2. 3. 4. 5. 6. 7.
卒章显志法——点睛之笔 首尾呼应法——结构完整 景物烘托法——情景交融 活用手法法——言简意丰 抒情议论法——引起共鸣 引用佳句法——增添文采 升华主题法——深刻哲理
五. 小试牛刀
6
沪 上 杭 城 精 英 创 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努力:①把力量尽量使出来;②花的精力多,下的工夫大。——《现代汉语词典》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处处有“努力”的故事,时时有对“努力”的思考……亲爱的同学,你心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或思考呢? 请以 “努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任选一题,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规范。 开头:努力是舟,理想是桨,助你划向成功的彼岸。 结尾:芸芸众生,大干世界,唯有用诚信的美德、宽阔的胸襟、不弃的坚毅来充实内心的码头,壮大心灵的根系,才能使更多的船靠岸,才能使心中的树茁壮成长。 失误点: 开头改后: 结尾改后: 参考:失误点:开篇将“努力”置于了次要地位,点题不准;结尾扣题偏离方向。 (首)理想是舟,努力是桨,助你划向成功的彼岸。 (尾)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唯有用努力来充实内心的码头,壮大心灵的根系,才能使更多的船靠岸,才能使心中的树茁壮成长。 略显身手: 分享,它是一个精灵,把欢乐撒满人间;分享,它是一台复制机,把欢乐复制得到处都是;分享,还是润滑剂,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分享,又是黏着剂,使人与人的心越贴越近。是奶奶教会了我要把快乐拿来与人分享。 记得那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嗜好养花的奶奶看到她那小花圃中溢满了鲜花,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一缕微风拂过,“花孩子们”跳起舞来,简直形成一片花的海洋。邻居常常驻足欣赏,奶奶便大方地撷下一枝送给邻居。奶奶因此结识了很多“花友”。独自一人生活的她却从不曾感到寂寞,总有邻居来到家中,同她一起在“花海”中饮茶聊心。 一天早上,奶奶摘来一束鲜花,要我送给老师同学。我很纳闷,如此美丽的鲜花为什么都要摘掉呢?她说将近秋天了,让花自己凋谢,不如献给别人。 到了学校,我发给每位同学。窗台上、课桌上、粉笔盒中都被鲜花点缀着。花味清香怡人,心情自然舒畅。每个人进屋,都深吸一口气,脸上挂带微笑。这天,我们每堂课都异常精神。老师也在课间时绕室欣赏,开玩笑地说外面都快秋天了,你们班还过着春天。快乐的笑声在教室中回荡,这时我的心中得到一中特殊的快乐,人们叫它“分享”。 这件事使我获得了快乐,也让我的身边增添了朋友。渐渐地,这种快乐感染了许多人,一些同学把自己心爱的书拿来给同学一起品读,一些同学把自己的复习资料发给同学共同学习„„这种良好的氛围使我们班团结、友爱、互助,在期末时荣获“优秀班集体”的称号。 更没想到的是,第二年春,那些花儿们长得跟旺盛、更艳丽了。微风拂过,清香扑鼻,“花孩子们”牵着手跳舞。听!她们正笑着对你唱歌呢。 7 沪 上 杭 城 精 英 创 立
请根据这节课上所学,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给上文补充一个结尾。 参考例文: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把优异的成绩告诉家长、对亲朋好友道一声祝福、向身边的人述说一件趣闻„„这点滴的分享都使我们获得快乐,在心中的花园绽放花朵。朋友,心动不如行动,从今天起把快乐拿来与人分享吧!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