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市凤凰中学郑玉超
第一讲 缓释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
一、什麽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
好状态和完全安宁。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
行为、个性的完整、和谐,能适应社会。(刘维良,2000)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乐于学习和活动 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 4、人格完整,自我协调 5、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6、能动地适应环境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点
(三)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 1、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区概念”
如果将人的精神正常比作白色,将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麽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岳晓东,1998)(图示如下)
浅灰色区 深灰色区 白色 黑色
心理健康者 心理咨询对象 心理治疗对象 精神病患者
1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生存压力等
(二)个人因素
价值观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素质;行为方式;成长经历;我向性程度;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师的心理压力源
1. 多重角色冲突与自我的迷失 2. 社会转型时期的竞争压力 3. 工作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 4. 职业倦怠感
5. 对未来生存发展的担忧 6. 恋爱、婚姻、家庭的困扰
四、缓释心理压力,增进身心健康
1、立足现实,合理地给自己定位 2、保持进取的人生精神 3、建立合理的认知体系 4、培养积极、平和的心态 5、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6、适时适度放松心情
第二讲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 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
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3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2.情绪反应异常。
(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了更大的收获。或者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用权自己增加阅历,经历给自己带来经验。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
(2)掌握放松技术。在自己不高兴时,可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3)合理发泄。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学习困难。 4.人际关系紧张。 5.考试焦虑。
(1)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依次用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松,这样焦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出来。 (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
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
4
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2.每天清晨醒来是,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 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 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
5.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
第三讲 把握学生心理,做好教育工作
一、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及其心理适应
身体的成长
身体变化的心理适应
(二)性心理的变化与性意识的觉醒
性心理的变化 异性疏远期;异性吸引期;异性眷恋期;爱情尝试期
性意识的觉醒
对生殖发生兴趣
爱看描写性爱和爱情的文学作品 意识到两性的真正差异
开始关心自己的性别特征,注重容貌打扮 产生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 初恋的萌发
(三)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思维的性、创造性与批判性逐渐提高
抽象思维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个体的思维差异基本趋于定型
5
对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情绪的发展特点及消极心境的产生
丰富多彩、充满热情、富有朝气 情绪表现的矛盾性
情绪由易露、直白逐渐表现出内隐、文饰的特点,并逐渐趋于稳定 易出现消极心境
(五)自我意识高涨
性的提高和成人感的产生 自我认识更加客观、深刻 有针对性的闭锁性 强烈的自尊心
表现出明显的反抗心理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更多地关心自己的未来发展和个性成长
(六)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朋友关系在生活中日益重要
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日益融洽,开始相互有好感 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高中生能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关系,反抗的成分逐渐减少二、青春期教育的思考
(一)做好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工作 (二)保持亲子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 (三)尊重青少年的人格 (四)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6
第四讲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
1. 学习方面:厌学;学习疲劳;学习/考试焦虑 (1)厌学 原因:
当事人有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想获得好成绩;期望高,心理压力大;两个落差:初中与高中、理想与现实;人格发展不完善是厌学诱因,自暴自弃、易走极端、常推卸责任。 1、家庭环境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同他交流;对考试分数看得很重,期望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2、学校
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 3、自身原因
如发育较早,脸上长了青春痘,羞于见人 辅导要点:
1、要把学习障碍与智力落后(智商70以下)区分开; 2、要把学习障碍与生理残疾(脑损伤)区分
3、要把学习障碍与家庭变故、个人情绪障碍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区分开。 4、为快乐而学习。 5、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
6、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名次,找准位置 7、调整心态、适当降低目标。 (2)学习/考试焦虑
7
如何调节和控制学习焦虑: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
2、保持适度的学习焦虑,必须学会建立适当的抱负平。
3、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不要把失败看得太重;不要瞧不起自己; 4、不要疏远他人,苛求他人;不要过度疲劳。 2. 情绪方面:抑郁;易怒 (1)抑郁 原因:
1. 个人心理因素:高中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面临各种心身矛盾和众多的心理欲求,使其经常体验到失望、痛苦、悲伤、悔恨、激愤等负面情绪和严重的挫折感、不满足感,而其心理又不成熟、情绪波动大、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技巧;其次,一部分青少年具有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或冲动、过激、偏执、神经质的人格特质方法,其耐受能力差,一个普通刺激就难以承受
2. 外界环境因素:首先是学校生活压力,其次是社会教育环境。第三,家庭影响 预防抑郁症的发生的措施:
1. 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睡眠,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2. 要求学生听听音乐、阅读书籍,释放心理负荷 3. 适当的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烦恼和不悦随风而去 4. 寻找生活中的乐趣 辅导要点:
大多数抑郁患者都有明显的自我负性评价。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无用的、的、很差劲的,对自己没有信心。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后,很容易夸大挫折,把后果想象的很严重,进而自我责备。因此,引导学生从积极的一面去看问题,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欣赏自己的优点,实事求是地接纳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夸大,
8
不自责,看到自己挫折背后的积极因素,树立积极改变现状的动机 3. 性心理方面:性别认同倒错;过度自慰
4. 个性、行为方面: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卑;怯懦;逆反心理;网络痴迷;强迫
症 (1)逆反心理 原因:
主观方面,青少年发展的特点所致;第二反抗期; 好奇心; 对立情绪心理上的需要。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也往往导致逆反心理。 辅导要点:
首先要顺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
其次,应尊重学生的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学生谈话应平等商讨。 第三,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
案例:张某,成绩中下,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原因分析:
一是家庭原因,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是小学时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骄傲
9
气焰。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咨询措施:
1.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尊重信任他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自尊心,以柔克刚。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教师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4.指导张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2)自卑 原因:
1. 生理因素:对体形和外貌的关心,这是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他们已经很关注他人、集体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给别人的印象,对一些相貌上有缺陷、发育较晚或者先天发育有疾患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往往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2. 挫折和心理创伤的影响:有的学生一旦碰到挫折,就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进而怀疑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能力、产生自卑心理
3. 个性因素: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不足也会诱发自卑心理。细致敏感、怯懦、孤独、遇事缺少主见、迟疑不决、多愁善感的人在外界不适当的刺激下极易形成自卑倾向。
4.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也会影响自卑心理的形成
5. 学校环境的影响:教师的消极评价、学业成绩的影响、环境适应、学习压力。
10
辅导要点:
1. 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客观全面的评价自我,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又要从容接纳自己的缺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参照系来评价自己
2. 消除对自卑的不合理认知:自卑心理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一定的自卑心理对个人的发展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表现也不同。所以应当正确的对待自卑,不能只看到自卑的危害,更不能因为自己自卑而自卑。 3. 积极的自我暗示
4. 充分发挥补偿作用:通过发挥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弥补某一缺陷,从而将某种缺陷转回为自强不息的巨大推动力量,正式自己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补偿作用,能有效克服自卑感
5. 增加成功体验:学会表现自己;适当调整期望值;适度回忆成功的往事。 5. 人际关系方面:同伴关系不良;早恋;亲子间的对立 (1)早恋 辅导要点:
1.宜“疏”不宜“堵”,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心理需要,把握交往尺度;鼓励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
2.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帮助学生区别友情和爱情;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 3.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恋爱问题。鼓励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4.提高学生对情感问题的承受力,避免严重危机事件的发生 异性交往需遵循的原则:
不必过分拘谨;不应过分随便 ;不宜过分冷淡 ;不可过分卖弄 (2)离异家庭孩子心理辅导
11
辅导目标
1. 给予更多关爱和情感补偿,协助家长共同培养个案健康心理。
2. 通过各项活动,帮助其树立信心,正视人生挫折,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力。 3. 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 辅导策略
1.认知方面:离异是大人的事,并不是孩子的责任,确信自己能从父母或者家人那里继续得到爱,相信生活中还是有真正关心爱护她的人。
2. 情绪方面:用倾诉的方法,向老师和家人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避免过多的情绪波动,从而缓解其轻微的心理失调。
3.行为方面:要重新激发各项活动的兴趣,学会明辨是非,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 (3)人际冲突 原因:
人际交往知识、技巧缺乏;缺乏沟通;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差异;个性特征的差异;利益关系 辅导要点:
首先,要冷静。无论感到多么愤怒,提醒他自己一定要冷静。以自己的理智来控制愤怒的情绪,保证自己恢复正常的思维。
其次,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辩证的看待冲突,分析自己错在哪里,对方错在哪里。 最后,和对方说明,共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成功化解冲突。
12
第四讲 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职业规划重要性,而且也意识到做职业规划的时间上应该提前到高中阶段。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就要面临选科、填报志愿,这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做职业选择了。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进行职业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不是应急性的选择,它应是贯穿人一生的连贯行为。较早的从生涯发展角度研究人
的职业行为的学者金斯伯格认为: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童年时期就开始孕育职业选择的萌芽,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因素的变化,个体的职业选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金斯伯格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1岁前为第一阶段,空想阶段;11岁至17岁为第二阶段,尝试阶段;17岁至成人为第三阶段,现实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就会影响下一阶段的职业成熟,最后导致在职业选择时发生障碍。
我国的高中生一般是15至18岁,15一18岁年龄段的高中生,正处于成人前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了显著发展,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意志过程的理智性明显提高,个性倾向比较明显,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自制力和独创性较强。他们的世界观己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的学生己经开始确实地考虑自己的前途,对未来和职业充满憧憬,有相当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但同时,高中生对社会中对某种职业的能力要求和具体工作内容并不了解,对于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职业也不是很明确。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主观片而,也容易受到各种误识和偏见的影响。这个年龄段高中生的特点:职业选择由空想转变为现实的尝试阶段。因此,需要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选择专业、职业等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中学生涯教育包括:
1.学科分科定位(学校资源; 学业优势; 人格匹配)
2.学业潜能评估(学习风格定位; 整体学业潜能分析; 学业技能提升计划) 3.生涯素养成长(自主性;责任意识;计划与时间管理;人际交往技能) 4.生涯目标体验(职业体验;大学专业认知;多元角色体验)
13
5.志愿定位(未来发展;三位一体整合;分数匹配;个性化定位)
(以各学科课程为主体,以生涯课程和个别、团体生涯辅导为支持的生涯教育实施体系搭建一个生涯发展教育、生涯辅导咨询、行政支持的三位一体生涯发展教育系统)
6.生涯档案(学业成长档案;生涯发展档案;素养成长档案)
二、如何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性格特质、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由于高中生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和学业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
(一)、我想和我能的统一
处于空想阶段的儿童,对于职业的憧憬是感性的,例如,神舟系列航天飞机,航天英雄
令人敬佩,很多儿童就立志将来做一名航天员。但是高中生经历了职业生涯空想阶段,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要求有了初步了解,当他想当一名航天员的时候,首先就会考虑自己的身体素质等条件是否适合做航天员。也就是说,在探索阶段的高中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再单纯地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会考虑到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这就需要职业辅导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一些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并参照家长、老师、朋友对本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二)、小我和大我的统一
高中生在选择文理科和填报志愿时受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考虑最多的往往是薪水报
酬的多少、将来能否升官发财等问题,所以倾向选择一些热门职业。大家都争着学热门专业,由于报考人数的激增或行业原因,很可能热门变冷门,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或被迫转行,造成国家教育资源浪费。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不能回避工资待遇等物质利益问题,但仅从物质利益角度出发做出职业选择,就会束缚一生的职业发展。作为整个社会中的一员,不仅要思考从社会中获得多少利益,更是要思索如何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回报。所以在辅导高中生职业规划时,认清自我的职业倾向同加强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样重要。职业选择要符合自身特质,更要符合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在职业选择和发展
14
中,学生应跳出“小我”的圈子,把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相统一,把“小我”和“大我”相统一。
(三)、短期明确性和长期方向性相统一
高中生具有可塑性,发展空间大。所以在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明确三年的具体学
习计划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每一个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规划重点不同,如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对他们的辅导主要是帮助新生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目标,高二学生主要面临分科或选科问题,对他们的辅导主要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综合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家长的意见,自主选择学科;高三年级的生涯规划辅导则与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专业等升学指导紧密结合。高中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加强。同时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后学习将更加主动学习,减少就业时的迷茫感。但高中阶段毕竟没有面临真正的工作选择,自身就有可塑性,再加上未来可能会出现不可抗力情形。所以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要做到明确短期规划,选择一个长期职业方向、职业目标和确立职业道德。至于将来在那个城市工作、从事具体的工作,将来发展到什么层次这些较长期的规划,高中阶段可以模糊。
(四)、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相统一
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实际上就是把学生自己的主观愿望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统一、把对社会的
主观判断同社会实际情况际相统一。高中生做职业规划的目的是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理,也就是确定职业理想。而职业规划的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社会。最主要的渠道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实际,了解社会需求。另一个方面让学生认识自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倾向等特质。这些认识可以通过专业测试获得,更主要的还是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开设社会实践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不同的集体,利用课余或寒暑假空余时间到不同的岗位实习。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特点,了解这个职业的要求,认清社会发展和行业前景,及时修正理想。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提升能力的方向。辅导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参照学生的职业规划,经常鼓励学生,及时指出学生学习和性格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成功和挫折,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五)、规划职业与完善人格相统一
高中生职业规划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未来的职业方向,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规划
15
职业的过程中促进人格完善。目前的高中学生问题较突出:一方面,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没有经过忍让、分享、体谅等教育,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衣食无忧又使他们缺乏对社会艰辛的认识。另一方面目前的学校教育又较功利化,智育和德育严重脱节,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方式造成他们只知竞争,不知协作共赢;只知我要,不知生存艰辛;只知我想,不知社会实际。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以此来看,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更具有德育和完善人格的意义。它迫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思考现在与未来、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参与社会实践,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体会社会艰辛。更重要的是能在社会实践摔跟头、得教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在挫折与逆境中体会真实的痛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真正的磨砺中学会体谅、分享、互助、共赢,学会爱与被爱,学会感激与回报,学会忍受与坚持,学会与承担。这种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所难以替代的,这种经历将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深远。
三、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1.学会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对价值的察觉: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
2.学会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16
第五讲 让成长不再烦恼
一、生理特征 1、月经初潮
这是女孩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什么是月经?月经是指女性子宫内膜在内分泌影响下周期性的剥脱出现并从阴道排出,每月一次,叫做月经。两次月经第一天间期的时间称为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7天仍属正常范围,如果短于21天或高出40天,那么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
(1)注意选择质量信得过,安全卫生的卫生巾。比较有名的牌子的质量有保证,不要使用廉价不知名的牌子。有新闻报道,有些不法商贩用“黑心棉”制作成卫生巾,很不卫生,甚至会危害身体健康。
(2)勤洗热水澡。不要洗冷水澡。注意,不共用别人衣服、毛巾,自己的用具勤洗勤晒。 (3)注意保暖。月经期间抵抗力下降,要注意保暖,避免涉水、淋雨、游泳、下水田或冷水洗头、洗脚,也不要坐凉席、凉地,夏天避免吃过多冷饮。
(4)多吃些鸡汤、鸡蛋、水果、蔬菜、红枣等,补充体内各种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不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纤维食物,如瓜、窝笋、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
2、青春痘
有青春就有青春痘。青春痘并不影响健康,只是一个人在发育过程出现的一种现象,如果不多不必介意。出现青春痘不可抓、捏患处,以免细菌侵入而引起发炎。做到:
(1)多吃清淡食物,注意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吃蒜、葱、辣、咖啡等有刺激性作用的食物。
(2)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美容的最好途径),保持乐观情绪。 (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我可不希望同学们出现化妆的。)
3、节食与减肥
青春期节食减肥,会引起调节卵巢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从而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及靶器官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功能发生紊乱和停摆。
女性进入青春期以后,体态变得丰满,体内脂肪增加。正常青春少女体内脂肪量约为男子的
17
2倍,这些脂肪主要分布在乳房、腹部及臀、股部,是形成女性柔和丰满自然美的重要条件。
同时,卵巢的正常发育会促使女性体重与体内脂肪增加,而体重或体内脂肪也是维持卵巢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体脂含量必须达到体重的17%时,月经才可能开始来潮;而建立规律的排卵性月经时,体内脂肪量必须达到体重的21-25%。因此,胖的女孩初潮早,消瘦者则迟。有些少女患神经性厌食症,体脂含量下降至一定程度月经即停闭。
要知道,人体在体重过低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会自动暂时月经,停止她具有生育的功能的。
二、心理特征
青春期,女生由于生理变化,也会引起心理的一些变化。 (一)青春期带来的变化 (二)青春期心理变化
(1)思维的性、批判性创造性有了明显发展 (2)情绪发展情感丰富易变 (3)自我意识的增强
(4)性意识的萌发,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男女生交往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
为什么说萌动的春情好么美好,存在时也能酿成灾祸呢?请同学们思考。
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在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应该分清主次,学习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三、生活警示
1、优雅大方地与男同学交往
(1)交往的目的是学习异性的长处
(2)在与男同学的交往中,要体现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良好道德修养,要举止端庄,稳重、大方。穿着打扮要与中学生年龄、身份相协调。体现出懂礼貌、有教育、情趣高尚。
(3)在与男生相处时,要保持距离,不超越友谊的界限,要理智把握情感,决不做有损自己尊严的事,要避免过分的热情和亲近。
18
(4)不轻意接受男生赠送的礼品,不随便让男生进入自己的小天地。要理智谢绝异性的爱慕与追求。
(5)要学会自我保护和防范侵害,不随便单独与异性接触,特别是在黑夜和偏僻的地方,不与男性拥抱。遇到侵扰和挑逗要冷静地设法摆脱。
2、要有正确的审美观
(1)突出青春的自然——真实,自然是美的灵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美的魅力贵在整体美——整体美既要容貌气质衣着打扮达到均衡和谐统一,又要外在美和心灵美合而为一。 (3)注意自己的风度美 (4)保持健康美—
3、加强与长辈、老师的沟通 4、学会自我保护常识
女生自我保护:
(1)提高警惕性,防范以恶意出现的坏人,也要警惕以“善意”出现的好心人。 (2)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到公园、河边、树木等偏僻的地方去看书或复习功课。 (3)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招手搭便车。 (4)不要去各种酒吧或歌舞厅,不轻易与网友见面。 (5)与长辈闹别扭时切不可赌气离家出走。 (6)衣着不要太暴露。
(7)不要贪图小便宜,对熟人过分殷勤要小心。
(8)在生疏的地方问路时,不要独自跟着愿意带路的人走。
(9)记住在没有病人家属或女护士在场的情况下,男医生不能对女病人的下身进行检查(医院有规定)。
(10)要尊重老师,不应对老师过分亲呢的言谈或举动。
(11)如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不要让人作为把柄,威胁你听从他的摆布。
19
第六讲 学生心理辅导技巧初探
一、学会倾听
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恰当运用封闭性问题;善于运用鼓励和重复语句;准确运用说明;
有效运用情感反应
二、学会尊重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个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极面和缺点; 2.尊重意味着以真诚为基础,并非无原则的迁就;
3.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要尊重弱者;4.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对来访者热情相待,礼仪周全; 5.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6.尊重意味着保护对方隐私。
三、学会真诚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与实话实说有联系,但不能相提并论。真诚应符合对来访者负责,
有助于来访者成长的原则,所以真诚不是什么都可随意的、直接的说出来,有时实话未必要实说。 2.真诚不是自我的发泄,应适度,过多地宣泄自己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真诚应实事求是,不必在来访者面前过多表现自己的完美,增加修饰成分,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自己,也不妄自菲薄。
四、学指导、解释、忠告、自我开放等。 1.指导
就是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它是最具影响力的辅导技术之一。指导的本质在于直接造成行为改变,它明确地指示学习什么、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如何学习,所以指导有强烈的行为取向色彩。尽管一些学派不赞成自指导技术,但不同学派的咨询辅导者都或多或少使用指导。指导方式有如下几方面:
其一,是指导言语的改变,就是指导来访者改变言语表达。其二,是给予特殊的建议和指导,如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建议修改作息制度,每天坚持适量的娱乐和锻炼。其三,自由联想式指导,如对有强迫观念的来访者,指导他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回想童年时经历等。其四是角色指导,采用分色扮演、角色替代等方法,指导来访者获得新的经验。其五是训练性指导,如松弛训练、脱敏训练、宣泄训练等。
20
2.解释
应该说,解释是影响来访者技术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也是最有创新性的一种。运用解释时要
注意:第一,要注意了解情况,准确地把握问题,根据来访者特点因人而异,确定解释的理论和依据。第二,要注意解释不能强加于人,最好在来访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时进行解释。第三,解释不能过多,防止来访者否认辅导员的参照体系。
3.忠告和提供信息
需注意:第一,防止这一技术技巧给会谈带来潜在的危害。如来访者对建议或忠告不以为然,这会妨碍辅导进行。第二,建议和忠告的话语要含蓄而委婉。例如“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第三,提供的忠告和建议一般不宜太多。
4.自我开放
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和感受的过程。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二者的一种特殊组合。
五、保密性原则
通常来访者寻求帮助时,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尤其是当事人有一些不能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只有在他们确信辅导员会对他们的谈话内容保密时,才有可能说出自己未向任何人泄露过的内心隐秘,这时才是真正解决其心理困扰的开始。
六、理解支持原则
1. 热情自然的态度,有助于来访者的情绪安定,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交谈气氛。
2. 理解和关心,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各种各样的,应试着去理解这些症状背后的原因和症结,而不是一味的批评。理解的关键在于:着眼点不是放在“他的行为是否正确”方面,而是要放在“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方面
3. 支持和保证,一个人在心绪不宁或精神上感到痛苦的时候,是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安慰,有时候几句温暖人心的话,一些关心的表示,都可以使一个情绪快要崩溃的人重新振作起来。当然,对来访者的支持要注意实际性和技巧性,不要说一些空洞的安慰话,比如说一些“你会没事的,放心吧”的话,这是不会让对方感到真正安慰的。对来访者的有效支持主要包括专心的倾听、理解性的同感、情感的反应和适当的保证等。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