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审美比较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审美比较

来源:化拓教育网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审美比较

[摘 要]本文分析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两个审美观,随着社会和历史的不断发展,后者审美观实质上是前者的发展和延续,两者相辅相成,并对建筑艺术的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关键词]审美 现代建筑 古典建筑

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165-01

建筑的审美,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古希腊社会产生的辉煌建筑艺术作品表现出古代希腊的观念形态和审美特征。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延续了古典建筑艺术形式。人们的审美观随着时问的流逝而不断变革建筑的形式,发展到当代建筑形式的变迁可谓史无前例。“过时”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意味着审美形态的急剧流变,由于美的不凝固性,审美也必然不会凝固。当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形象完全不同了,但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没有多大变化,传统的法则并没有过时。任何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就其艺术形式来说仍然符合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法则。现代建筑都符合这些形式美法则,只不过在物质外观和观念形态上带有新时代色彩罢了。

随着世界的物质现实和观念形态的变革,时代节奏是社会自身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意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结构急剧变革,生活方式不断翻新,导致了人们包括审美情趣在内的观念形态的不断变化。“流行”意味着要过时,所以它一出现,人们

便以最大限度的热情去欣赏它、推崇它。在这样的客观现实面前,人们对包括建筑在内的艺术形态似乎不愿去光顾细节,而是进行高速的、激烈的接受和消化。因此,那种精雕细刻的建筑也就在“时代”面前失去了魅力。人们不愿再花大量的物质和劳动去建造那样的建筑了。

而从生产的、商品的角度来对待建筑美,也是现代建筑中的一个美学现象。人们越来越追求建筑的实用效益(物质功能)和经济价值,审美心理中的那些宗教的、伦理的或其他社会形态方面的品评减少了。从现代建筑的审美来说,建筑形式日益出来,与许多概念性的审美判断越来越脱离开来了,在现代建筑中,许多教堂可以各行其是,形式各不相同,朗香教堂、水晶教堂等形象各不相同,它们都有某些宗教象征和隐喻,但形式框架的准则已经衰落了,这是建筑形式走向自身的一种最典型的表现。

但是,当形式走向其自身而进行构成时,它的审美准则与传统的建筑美法则仍是一致的。变化与统一、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法则并没有过时,用以品评现代建筑的形式美依然有效,只是完全沿袭这些法则、框架品评现代建筑,显然是不够了。早在上世纪20年代,德国的鲍豪斯已经对形式美进行了研究。鲍豪斯是一所培养现代工业美术设计者的学校,设立专门的纯形式的审美构成的理论研究,研究各种形式的实用性与经济价值,纯形式由此形成一个理论系统,即“构成学”。形象被抽象为各种几何形体,然后以简单的网络系统把这些形体组合起来,产生许多抽象的、

不带任何概念的组合形象,这些形象给人愉悦感,被视为真正的形式美,人们也就将这种态度和方式应用于建筑创作。现代建筑的纯形式美的构成,必须在传统形式法则的基础上悉心研究形式本身对人的审美心理,然后以形式的‘语法’规律进行构思,才能真正有效地在形式本身下功夫。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不会在形式美学的规律中经不起推敲,也不会悖逆传统的建筑美法则。

美籍华人贝丰铭先生为中国所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就是一座民族风格十分鲜明的现代建筑。它以中国传统的“庭院风格”为基调,依山顺势,构成由5座楼群蜿蜒围合成的11座庭院。整体部局依循中国园林的韵味:曲径通幽,蜿蜓变化,在外观上又依循中国宫殿的特征,讲究严谨、对称、均衡、祥和。这座建筑的民族特色,不仅令人倍感亲切,也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好评,人们称赞这是一座成功的建筑作品、一项富有开创精神的新探索,是一座运用而不是搬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许多因素的现代化的建筑,它与中国传统建筑在像与不像之问,给人以联想、回味的余地。想、回味的余地。中外人士对这座民族风格十分鲜明的现代建筑的首肯,从审美意识的角度表明,在现代建筑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既注意现代化,又不丢掉民族传统的崭新追求,将会给建筑审美的超越性谱写更具意味、更辉煌的新篇章。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意识倾向的建筑形式,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意识倾向的人来说,均可成为审美对象,只要这些建筑的造型、色彩符合一定的艺术规律和形式美的法则,其构图和

谐、均衡,有鲜明的个性,有美妙的节奏与韵律,人们就会得出大致相同的审美判断,认为它们“美”。反之,如果这些建筑违背了一定的艺术规律或形式美的法则,人们就会得出大致相同的另一种审美判断,认为它们“不美”或丑。这也就是今天的人,为什么能欣赏古代的建筑,中国人能欣赏欧美建筑,而欧美人也能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原因。

当代建筑应遵循形式美的规律体现艺术美,同时,还要进一步判断它的艺术价值的高、低,要看看与同类建筑比,它有无个性。它的造型如果与众不同,很新颖,在同类建筑中一眼就可发现,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就高,反之,虽合形式美的规律,而缺乏个性,艺术价值就低。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一些照搬已有建筑模式的建筑物难以记住它的名称,对它产生不了兴趣的原因。艺术的不可重复性,就是因为它有个性,而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生命的建筑物一定有个性,有个性往往是不会违背一般的形式美原则的。 参考文献

[1] 罗哲文土振复.中国建筑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6页.

[2] 余东升.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15页.

[3] 凌继尧.西方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 [4] 程建军.风水与建筑.江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第169页. [5] 沈福煦.人与建筑.学林出版社.19年,第12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