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8春小学五年级 第03讲 典型应用题(一) 系统复习班 教师版

08春小学五年级 第03讲 典型应用题(一) 系统复习班 教师版

来源:化拓教育网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第三讲 典型应用题 植树问题 关于植树的路线,有封闭与不封闭两种路线. 1.不封闭路线 例:如图

① 若题目中要求在植树的线路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段数多1.如上图把总长平均分成5段,但植树棵数是6棵.

全长、棵数、株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1)

② 如果题目中要求在路线的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即棵数与段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 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③ 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棵.

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如右图所示.段数为5段,植树棵数为4棵.

株距=全长÷(棵数+1). 2.封闭的植树路线

例如: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如右图所示. 棵数=段数=周长÷株距.

有些植树问题,从表面上看并没有出现“植树”情节,但题意反映的是植树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我们要认真读题,分析.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1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例1】 晶晶上楼,从第一层走到第三层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

阶?(各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

【分析】题意的实质反映的是一线段上的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线段示意图如下:

解:①每相邻两层楼之间有多少级台阶? 36÷(3-1)=18(级)

②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共多少级台阶? 18×(6-1)=90(级)

答: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90级台阶.

【例2】 有三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3段,每锯开一处需用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求锯的次数属植树问题思路.一根木料锯成了3段,只要锯3-1=2次,锯3根木料要2×3=6次,

问题随之可求.

解:①一根木料要锯成3段,共要锯多少次? 3-1=2(次)

②锯开三根木料要多少次? 2×3=6(次)

③锯三根木料要多少时间? 3×6=18(分钟)

综合算式:3×[(3-1)×3]=18(分钟) 或3×(3-1)×3=18(分钟)

答:全部锯完要18分钟.

【例3】 从甲地到乙地每隔45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共53根;现在改成每隔60米安装一根电线

杆.求可余下多少根电线杆?

【分析】该题含植树问题、相差关系两组数量关系. 解:①从甲地到乙地距离多少米? 45×(53-1)=2340(米)

②间隔距离变化后,甲乙两地之间安装多少根电线杆? 2340÷60+1=40(根) ③可余下多少根电线杆? 53-40=13(根)

综合算式:53-[45×(53-1)÷60+1]=13(根)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2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答:可余下13根电线杆.

【拓展】在某校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每隔8米插一面红旗,然后在相邻两面红旗之间每隔2米插

一面黄旗,应准备红旗______面,黄旗______面.

【分析】40O÷8=50 (红旗)

8÷2-1=3 3×50=150 (黄旗)

【例4】 园林工人要在周长300米的圆形花坛边等距离地栽上树.他们先沿着花坛的边每隔3米挖一个

坑,当挖完30个坑时,突然接到通知:改为每隔5米栽一颗树.这样,他们还要挖多少个坑才能完成任务?

【分析】这道题的关键就在之间每3米一个,已经挖的坑,和后来改成5米挖一个坑,有多少个是重复

不需要挖的,那么一步一步分析如下:

(1)从第1个坑到第30个坑,共有多长?

(30-1)×3=87(米)

(2)改为“每5米栽一棵树”,有多少坑仍然有用? 87÷15=5……12 5+1=6(个)

(3)改为“每5米栽一棵树”,一共应挖多少个坑? 300÷5=60(个) (4)还要挖多少个? 60-6=54(个)

答:还要挖54个才能完成任务.

鸡兔同笼

解题要点: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应先假设,然后把假设情形与事实情形作比较,得出两种情形下总数的差.然后找到出现这个“差”的原因是经过假设,每份数增加了.最后根据这个因果关系列式,求出份数.

【例5】 (1)在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鸡兔共22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鸡和兔共8只,就是说鸡、兔一共有8个头,每只鸡有2只脚,每只兔有4只脚.这是一道古

代的“鸡兔同笼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图,可用图示法解答.

解:(1)先画出8个头,用“〇”表示: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3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2)每个头的下面画出两只脚:

把8只全看做是鸡,共画了16只脚,比题中给出的脚少了22-16=6只脚. (3)再给每只鸡添上两只脚使鸡变成兔,边画边数,画够22只 脚:

答:笼子里有5只鸡,3只兔.

(2)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与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问鸡兔各几只?

【分析】方法一:从已知的35个头,可知鸡兔共35只;又知鸡一只有2只脚,兔一只有’4只脚,假

设笼中全是鸡,那么笼有(2×35)=70只脚,实际上笼中有94只脚,多出(94—70)=24只脚,什么原因?因为我们把笼中的兔都当作了鸡,每只兔少算了2只脚,所以笼中兔应有(24÷2)=12只,那么鸡有(35—12)=23只. 综合算式:

(94—2×35)÷(4—2)=12(只),35—12=23(只)

方法二:还可假设笼中都是兔,则35只兔有(4×35)=140只脚,这比笼中实际

脚的只数多(140—94)=46只,原因是把鸡都算作了兔,每只鸡多算了2只脚,总 共多算了46只脚,所以鸡应该有(46÷2)=23只,兔有(35—23)=12只. 综合算式: (4×35—94)÷(4—2)=23(只),35—23=12(只)

方法三:还可以这样假设;假设笼中每个动物砍掉2只脚,则鸡无脚,每只兔只剩下2只脚,笼还剩的脚共有(94—2×35)=24只,所以有24÷(4—2)=12只兔,所以鸡有35—12=23只.

答:笼中有12只兔,23只鸡.

【例6】 鸡、兔共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0只.问:鸡、兔各多少只?

【分析】 假设100只都是鸡,没有兔,那么就有鸡脚200只,而兔的脚数为零.这样鸡脚比兔脚多200

只,而实际上只多20只,这说明假设的鸡脚比兔脚多的数比实际上多200—20=180(只).现在以兔换鸡,每换一只,鸡脚减少2只,兔脚增加4只,即鸡脚比兔脚多的脚数中就会减少4+2=6(只),而180÷6=30,因此有兔子30只,鸡100—30=70(只).

【例7】 (1)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每道题做对得5分,没做或做错都要扣3

分,小聪得了60分,他做对了_______道题.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4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分析】20道题全对应该得20×5=100分,还有100+60=40(分)没有得.

做错(5×20-60 ) ÷(5+3)=5(道) 因此,做对的20-5=15(道).

(2)春风小学3名云参加数学竞赛,共10道题,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一道题扣3分,这3名同学

都回答了所有的题,小明得了87分,小红得了74分,小华得了9分,他们三人一共答对了_____道题.

【分析】三人共得87+74+9=170(分),比满分10×10×3=300(分)少300-170=130(分)

因此三个人共做错:130÷(10+3)=10(道)题, 共答对了30-10=20(道)题

【例8】 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翅膀20对(蜘蛛腿;蜻蜓6条腿,

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分析】这是在鸡兔同笼基础上发展变化的问题.观察数字特点,蜻蜓、蝉都是6条腿,只有蜘蛛腿.

因此,可先从腿数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数.我们假设三种动物都是6条腿,则总腿数为 6×18=108(条),所差 118-108=10(条),必然是由于少算了蜘蛛的腿数而造成的.所以,应有(118-108)÷(8-6)=5(只)蜘蛛.这样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和蝉的只数.再从翅膀数入手,假设13只都是蝉,则总翅膀数1×13=13(对),比实际数少 20-13=7(对),这是由于蜻蜓有两对翅膀,而我们只按一对翅膀计算所差,这样蜻蜓只数可求7÷(2-1)=7(只).

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中每一同类量都要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配不足时,称之为“亏”,分配有余称之为“盈”;还有些实际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时,如果每人少分,则物品就有余(也就是盈),如果每人多分,则物品就不足(也就是亏),凡研究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是比较法.一般解法是:(盈+亏)÷两次分配数的差=人数

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和人数求出.也有的问题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不管哪种 情况,都是属于按两个数的差求未知数的“盈亏问题”.

【例9】 王老师去买儿童小提琴,若买7把,则所带的钱差110元;若买5把,则所带

的钱还差30元.则儿童小提琴多少钱一把?王老师带了多少钱?

【分析】本题在购物的两个方案中,每一个方案都出现钱不足的情况,买7把小提琴差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5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110元,

买5把小提琴差30元.从买7把变成买5把,少买了7—5=2(把)提琴,而钱的差 额减少了110—30=80(元),即80元钱可以买2把小提琴,可见小提琴的单价为每把 40元.王老师带了40×7-110=170元钱.

【例10】 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

位,问宿舍几间?住宿生几人?

【分析】由已知条件

每间5人 少14个床位 每间7人 多4个床位

比较两次分配的方案,可以看出,由于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每间多住(7—5)=2人,

一共要多出(14+4)=18个床位,根据两种方案每间住的人数的差和床位差,可以求出宿舍间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住宿生人数. 解:(4+14)÷(7—5)=9(间)

5×9+14=59(人),或7×9—4=59(人) 答:有宿舍9间,住宿生59人.

【例11】 有一批笔记本奖给三好生,如果每人发5本就多12本;如果每人发8本就多3本.问有多

少本笔记本?

【分析】由题意可知,第一次每人发5本,多出12本;第二次每人发8本就多出3本,这两次分配结果

相差(12—3)=9本,这是因为两次分配中每人所发本数相差(8—5)=3本,多少人就相差9本呢?9÷3=3(人),再求出一共有多少本笔记本.

解:(12—3)÷(8—5)=9÷3=3(人) 5×3+12=27(本)

答:有27本笔记本.

【例12】 有若干个苹果和若干个梨.如果按每1个苹果配2个梨分堆,那么梨分完时还剩2个苹果;

如果按每3个苹果配5个梨分堆,那么苹果分完时还剩1个梨.苹果和梨各有多少个?

【分析】容易看出这是一道盈亏应用题,但是盈亏总额与两次分配数之差很难找到.原因在于第一种方案

是1个苹果“搭配”2个梨,第二种方案是3个苹果“搭配”5个梨.如果将这两种方案统一为1个苹果“搭配”若干个梨,那么问题就好解决了.将原题条件变为“1个苹果搭配2个梨,缺4个梨;1个苹果搭配5/3个梨,多1个梨”,此时盈亏总额为4+1=5(个)梨,两次分配数之差为2-5/3=1/3(个)梨.所以有苹果(4+1)÷(2-5/3)=15(个),有梨15×2—4=26(个).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6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附加题目

【附1】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一棵芍药花,每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均匀地栽两棵

月季花.问可栽多少棵芍药?多少棵月季?两棵月季之间的株距是多少米?

【分析】 ①在圆形花坛上栽花,是封闭路线问题,其株数=段数.② 由于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等距的

栽有两棵月季,则每6米之有3棵花,且月季花棵数是芍药的2倍. 解:共可栽芍药花:180÷6=30(棵) 共种月季花:2×30=60(棵) 两种花共:30+60=90(棵)

两棵花之间距离:180÷90=2(米)

相邻的花或者都是月季花或者一棵是月季花另一棵是芍药花,所以月季花的株距是2米或4米. 答:种芍药花30棵,月季花60棵,两棵月季花之间距离为2米或4米.

【附2】马路的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张军乘汽车5分钟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走多少

千米?

【分析】 张军5分钟看到501棵树意味着在马路的两端都植树了;只要求出这段路的长度就容易求出汽

车速度.

解:5分钟汽车共走了:

9×(501-1)=4500(米),

汽车每分钟走:4500÷5=900(米), 汽车每小时走:

900×60=54000(米)=54(千米) 列综合式:

9×(501-1)÷5×60÷1000=54(千米) 答: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

【附3】现有大小油桶50个,每个大桶可装油4千克,每个小桶可装油2千克,大桶比小桶共多装油20

千克,问大小桶各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一:假设50个油桶都是大桶,则共装油(4×50)=200千克,而这小桶所装油则为0.这样大

桶比小桶多装200千克,比条件所给的差数多了(200—80)=180千克,若在50个大桶中把一部分大桶换成小桶,则每拿一个大桶换成小桶,大桶装的油就减少4千克,而小桶共装的油就增加2千克,那么大桶比小桶多装的数量就减少(4+2)=6千克,那么该把多少个大桶换成小桶才符合题意呢?

解: (4×50—20)÷(4+2) =180÷6=30(个)(小桶) 50—30=20(个) (大桶)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7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分析与解答二:这道题也可以用另外一种假设;每个大桶比每个小桶多装2千克,如果大小桶同样多,

大桶要比小桶共多装20千克,则应该大小桶各20÷(4—2)=10个,现在共有50个桶,在剩下的(50—10×2)=30个桶中,大小桶应装同样多的油,而每个大桶装的油是每个小桶装的(4÷2)=2倍,那么在这30个桶中,应该有[30÷(1+2)]=10个大桶,(30—10)=20个小桶;所以可求出50个桶中,有大小桶各多少个. 解:20÷(4—2)=10(个)

(50—10×2)÷(1+2)=10(个) (大桶) 10+10=20(个) (大桶共有) 50一20=30(个) (小桶共有) 答:有大桶20个,小桶30个.

【附4】100个和尚140个馍,大和尚1人分3个馍,小和尚1人分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分析】本题由中国古算名题“百僧分馍问题”演变而得.如果将大和尚、小和尚分别看作鸡和兔,馍看

作腿,那么就成了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解.

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那么共需馍300个,比实际多300-140=160(个).现在以小和尚去

换大和尚,每换一个总人数不变,而馍就要减少3——1=2(个),因为160÷2=80,故小和尚有80 人,大和尚有100-80=20(人).

【附5】东东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结果比上课提前6分到校,如果每分走50米,则要迟到3

分,那么东东家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_米.

【分析】这道题看似行程问题,实质却可以用盈亏问题来解.先求出东东从家到学校路上要用多长时间,

根据已知,(80×6+50×3)÷(80—50)=630÷30=21(分钟),然后可求东东家离校的路程为:80×(21—6)=1200(米).

【附6】有两次自然测验,第一次24道题,答对1题得5分,答错(包含不答)1题倒扣1分;第二次

15道题,答对1题8分,答错或不答1题倒扣2分,小明两次测验共答对30道题,但第一次测验得分比第二次测验得分多10分,问小明两次测验各得多少分? 【分析】法一:如果小明第一次测验24题全对,得5×24=120(分).那么第二次只做对30-24=6(题)

得分是8×6-2×(15-6)=30(分).两次相差120-30=90(分).比题目中条件相差10分,多了80分.说明假设的第一次答对题数多了,要减少.第一次答对减少一题,少得5+1=6(分),而第二次答对增加一题不但不倒扣2分,还可得8分,因此增加8+2=10分.两者两差数就可减少6+10=16(分).(90-10)÷(6+10)=5(题).因此,第一次答对题数要比假设(全对)减少5题,也就是第一次答对19题,第二次答对30-19=11(题).第一次得分5×19-1×(24- 9)=90.第二次得分8×11-2×(15-11)=80. 法二:答对30题,也就是两次共答错24+15-30=9(题).第一次答错一题,要从满分中扣去5+1=6(分),

第二次答错一题,要从满分中扣去8+2=10(分).答错题互换一下,两次得分要相差6+10=16 (分).如果答错9题都是第一次,要从满分中扣去6×9.但两次满分都是120分.比题目中条件“第一次得分多10分”,要少了6×9+10.因此,第二次答错题数是(6×9+10)÷(6+10)=4(题).第一次答错 9-4=5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8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题).第一次得分 5×(24-5)-1×5=90(分).第二次得分 8×(15-4)-2×4=80(分).

练习三

1. 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

【分析】 要以两棵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作为分段标准.公路全长可分成若干段.由于公路的两端都要求栽

杆,所以电线杆的根数比分成的段数多1. 解:以10米为一段,公路全长可以分成 900÷10=90(段)

共需电线杆根数:90+1=91(根) 答:可栽电线杆91根.

2. 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多

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

解:有兔(44-2×16)÷(4-2)=6(只),

有鸡16-6=10(只). 答:有6只兔,10只鸡.

3. 小明妈妈养鸡兔若干只,已知鸡比兔多13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6只,问妈妈养鸡兔各几只?

【分析】如果每只兔砍去2只脚,则鸡比兔要多出(2×13)=26只脚,实际上只多出16只脚,相差

(26—16)=10只脚,这就是砍去的兔脚,每只兔砍去2只脚,从而可求出兔的只数.

解: (2×13—16)÷2’ =10÷2

=5(只) (兔)

5+13=18(只) (鸡)

答:小明妈妈养兔5只,养鸡18只.

4. 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3粒则剩2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粒糖果?

【分析】 (6+2)÷(4-2)=4(人), 3×4+2=14(粒).

答:有4个小朋友,14粒糖果.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9 of 10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5. 一张数学试卷,只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如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若某同学得了78分,那么他做对______题,做错______题,不做______题.

【分析】78÷4=19.5>19,就是说小明至少做对20道题,假设他做对21题,即使其余4题全做错了,也

应得21×4-4×1=80(分) >78(分),所以小明做对20题,从而易知小明3题不做 ,做错2道题.答案为20,2,3.

课外故事

断 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学而思教育 08年春季 五年级 系统复习班 第三讲 教师版 Page 10 of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