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
作者:李新凤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21期
摘要: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2006-2012年的经济及生态指标,通过协调度模型研究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根据实证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02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经济综合实力、环境承载力及协调发展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滨州市2006年至2012年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
由表4可以看出,滨州市2006-2012年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是逐年提高的,经济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也呈递增趋势,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均呈递增的趋势。协调度最低为0.432,最高为0.988,协调发展度最低为0.288,最高位0.978。2006及2007年,滨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处于中度失调及濒临失调的状态,从2008年起,经济与环境发展开始处于协调状态,到2012年已达到优质协调。从总体上看。滨州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协调程度属于协调发展的类型,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生态环境也得到逐步改善。
四、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必须要保护好湿地生态原貌和生物多样性,必须认识到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环境污染危害性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增强企业与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针对三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做到:第一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根据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要求调整农业结构,建立节地、节水,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以市场为导向,基于现有基础和优势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应大力发展现代性服务企业,同时要注重与第一及第二产业的紧密结合,实现由总量增长向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的方向转变。
第三,加大投入,学习先进技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技术上的改进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还可以帮助城市减少环境污染。滨州市可以学习其他省市或区域先进的经济发展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淑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协调机制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11(1):20-23.
[2]尚勇.发展循环经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6-31.
[3]魏学文.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12(6):106-112. 作者简介:李新凤(1990-),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金融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